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下图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971~200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由大湖效应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 B.冷锋 | C.气旋 | D.反气旋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 )
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
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
C.二氧化碳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
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
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
A.甲包括水能 | B.乙包括沼气 |
C.乙包括石油 | D.丙包括煤炭 |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①处为陆风 |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
关于湖岸附近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增强 |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增大 |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
读北京市2009年城区与郊区地表温度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区夏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大 |
B.甲表示郊区,乙表示城区 |
C.城区全年存在热岛效应 |
D.郊区的气温年较差大于城区 |
城区和郊区地表温度的差异主要是
A.居民出行距离的差异造成的 |
B.水循环类型的差异造成的 |
C.人口密度和产业密度的差异造成的 |
D.植被类型的差异造成的 |
下图为我国两城市之间经过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①、②、③、④依次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
A.乌鲁木齐、河西走廊、黄河、福州 |
B.包头、秦岭、大巴山、南宁 |
C.酒泉、兰州、秦岭、广州 |
D.拉萨、长江、黄河、北京 |
造成图中①、④两地降水量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 )
A.①处地势高,④处地势低 |
B.①处干旱地区,④处为湿润地区 |
C.①处为背风坡,④处为迎风坡 |
D.①处受夏季风影响弱,④处影响强 |
图为某区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①、②、③和④等温线中,表示1月份等温线的是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当等温线③所示气温分布状况出现的时期
A.印度半岛高温多雨 | B.巴西高原草原一片葱绿 |
C.非洲南端炎热干燥 | D.南极地区气温一年最高 |
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日等温面(气温值相等点构成的面)和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两处
A.甲处气温、气压均高于乙处 |
B.甲处气温高于乙处,气压低于乙处 |
C.甲处气温、气压均低于乙处 |
D.甲处气温低于乙处,气压高于乙处 |
该天气系统属于形成
A.伏旱天气的副热带高压 | B.寒潮天气的亚洲高压 |
C.雷电暴雨天气的热低压 | D.梅雨天气的准静止锋 |
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特点是
A.炎热干燥 | B.寒冷干燥 |
C.高温多雨 | D.寒冷多雨 |
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冬季某时刻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示时刻,下列说法最可能的是
A.空气质量①④两处最差 | B.a处的气温比b处低 |
C.②③处有逆温现象发生 | D.江面以下沉气流为主 |
晴天中,图c、d两点距离最近的时间最可能是
A.8时 | B.12时 | C.14时 | D.18时 |
据图推断,该日图示河谷地区最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夜雨 | B.雾霾 | C.洪涝 | D.冻害 |
|
读下面两幅图(左图为2013年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30°N、48°N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右图为澳大利亚大陆图),回答下列各题。
A.M地 | B.N地 | C.P地 | D.Q地 |
下列关于该月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风向:甲地与乙地不相同,原因: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不同 |
B.风力:乙地>甲地,原因:乙地气压梯度力大 |
C.风力:丙地>丁地,原因:丁地气压梯度力小 |
D.风向:丁地与丙地不相同,原因:丁、丙两地分别位于高压东、西部 |
2014年12月19日,受强冷空气和“大湖效应”的影响,美国东北部地区遭遇罕见暴风雪,暴风雪和气温骤降导致至少十几人死亡,五大湖一带一些城市被强降雪“掩埋”,布法罗一天降雪近1.8米。由于积雪太厚,仅仅20日夜间就有30多座房屋屋顶垮塌。下图为“大湖效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大湖效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湖面有增温减湿的作用 |
B.湖面右降温增湿的作用 |
C.暴风雪易在迎风湖岸形成 |
D.暴风雪易在背风湖岸形成 |
该地天气变化是属于( )
A.暖锋天气系统 | B.冷锋天气系统 |
C.气旋天气系统 | D.反气旋天气系统 |
下图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此时,图中a、b、c、d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a | B.b | C.c | D.d |
下列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
B.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
C.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
由甲图推断,乙图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
A.18时~次日7时 | B.8时~当日16时 |
C.16时~次日8时 | D.6时~次日18时 |
下图中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Q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P、Q两地西侧均为海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P地近地面的风向和常见的天气状况是 ( )
A.西南风气温日较差小 | B.西北风气温年较差大 |
C.东南风降水季节差异明显 | D.东北风天气晴朗 |
Q地的自然带是 ( )
A.热带草原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亚寒带针叶林带 |
如下图所示,甲同学在教学楼前打扫卫生,将清扫的纸屑在P处点火焚烧,他发现燃烧的灰烬升腾后,不一会儿又回到了火堆。乙同学在Q处点燃纸堆,灰烬飘走后,并没有回到火堆。下列关于材料的探究,说法错误的是 ( )
A.P处形成的热力环流比Q处明显 |
B.Q处有较明显的“狭管效应” |
C.P处这种现象夏季更明显 |
D.P处空气对流运动比Q处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