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日本樱花最佳观赏日期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日本樱花最佳观赏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 B.降水量 |
C.地形 | D.洋流 |
甲、乙两地的樱花最佳观赏日期可能是
A.甲:3月27日,乙:4月12日 |
B.甲:3月24日,乙:4月9日 |
C.甲:3月27日,乙:4月15日 |
D.甲:3月18日,乙:4月14日 |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市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下图示意我国某平原城市1月均温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仅从城郊间热力环流考虑,郊区甲点1月份的风向大致是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点的月均温至少相差2℃ |
B.甲点1月份的风力很可能小于乙点 |
C.西郊的热岛强度小于南郊 |
D.该城市可能位于华北平原 |
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响郊区 |
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处不胜寒”表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辐射 | B.②辐射 |
C.③辐射 | D.④辐射 |
农谚“露水起晴天”主要原因是晴朗的夜晚
A.②辐射增强 | B.④辐射增强 |
C.③辐射减弱 | D.①辐射增强 |
下图,某大陆南部某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有
①纬度 ②海陆位置 ③洋流影响 ④地形
A.②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丙地气温最高值可达
A.25℃ | B.29℃ |
C.24℃ | D.30℃ |
下图为在南京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题意,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长江流域正值梅雨天气 |
B.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强盛 |
C.持续的伏旱天气 |
D.华北地区出现春旱沙尘天气 |
图示季节,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
北方取暖设备大多安放在房间的底部是因为( )
A.安装设备方便 | B.有利于房间内空气的运动 |
C.房间底部温度更低 | D.不影响室内装修效果 |
下列现象中与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关的是( )
A.秋季晴朗的夜晚后容易出现霜冻 |
B.农民利用人造烟雾防止作物被冻伤 |
C.用红色作为信号灯更醒目 |
D.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
读“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总体发展趋势是( )
A.持续下降 | B.波动上升 |
C.无法判断 | D.保持平稳 |
以下不属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是( )
A.海平面上升 |
B.整个水循环过程发生改变 |
C.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发生变化 |
D.臭氧层“空洞”扩大 |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A.A | B.B |
C.C | D.D |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大气逆辐射 | B.太阳辐射 |
C.地面辐射 | D.大气辐射 |
熏烟驱霜是指晚霜来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下左图所示,下右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
A.削弱大气逆辐射 | B.削弱太阳辐射 |
C.增强大气逆辐射 | D.增强地面辐射 |
上右图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②—③ | B.①—④—② |
C.②—③—④ | D.③—④—② |
下图为四川盆地内某城市主要空气污染物PM10某时段内浓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时至14时,PM10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减弱影响了对流运动 |
B.气温上升使空气对流的高度增加 |
C.太阳辐射增强致污染物多下降沉淀 |
D.地面辐射减弱使空气对流作用变弱 |
读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H的数值应为
A.40 | B.60 | C.125 | D.134 |
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不会影响
A.A的数值 | B.B的数值 | C.I的数值 | D.G的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