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下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影响甲、乙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差异 B.地形差异
C.大气环流的差异 D.白昼时间的差异

有关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温差大于甲地
B.乙、丙两地气候相同
C.甲、丙两地年日照时数接近
D.三地气候成因都与地形有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完成5—6题。
若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500米,则两地气温相差约

A.1.5℃ B.2.5℃ C.15℃ D.25℃

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A.两者均增大 B.两者均减小
C.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D.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2月15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北京、内蒙古自治区局部以及重庆中西部等多地遭遇了大雾天气,一些地方能见度还不足50米。据此回答下题。
由材料可知,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  )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图所示,只考虑昼夜和云量状况,下列地区气温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b>a>c>d C.a>b>d>c D.b>a>d>c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高层大气 C.平流层 D.电离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学生中午做下图的实验:将甲、乙两个规格与质量相同的玻璃箱同时放在日光下,甲箱底部放有沙土,1小时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是甲箱内的气温比乙箱内的气温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是因为

A.太阳辐射强 B.大气逆辐射影响
C.大气吸热弱 D.沙土增温的影响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说明近地面

A.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B.大气的保温作用
C.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D.大气的温室效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非洲部分区域和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一年中,内罗毕有两个气温最高值的原因是(    )

A.地处南半球 B.地处高原
C.地处赤道附近 D.靠近大湖泊

人们到内罗毕附近的天然动物园去看野生动物,一年中最适宜的时间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气现象最复杂多变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地面温度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8月 D.12月

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大洋环流、下垫面性质
C.地形起伏、人类活动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世界部分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14题。

导致图中A、C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产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经度差异  B 洋流  C 大气环流  D 下垫面
图中各地中获得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其太阳辐射最强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云层薄
B 纬度很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 深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
D 海洋热容量大,吸热多
关于图中B、D两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国城市化的水平均比较低,城市化进程起步晚
B 两国人口的再生产类型均为过渡型,自然增长率较高
C 两国的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均较为发达
D 两国均有较长的海岸线,深受海洋影响,气候海洋性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熅【无焰的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读上文回答15-17题
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于(   )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准静止锋过境 D.气旋过境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
①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②新晴后,此地受冷气团控制
③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④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放火作熅,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的过低
②“烟气”的主要成分是CO2,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熅”,将地面直接烤暖
④“放火作熅”,将大气直接熏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完成12~13题。

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霜冻常出现在深秋至次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

A.③作用弱 B.②作用强  C.① 作用强  D.④ 作用弱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大西洋上生成的飓风频繁袭击美国。下图为某科研机构为研究大西洋上的飓风而绘制的大西洋部分海区年平均逐日由海洋输往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W/m2)。读图回答1~2题。

图中A海区的值可能是(     )

A.230 B.180 C.110 D.90

导致上题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地热 B.洋流 C.太阳辐射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天傍晚,华北地区农民常在地里熏烟是为了(   )

A.增加大气逆辐射,防止霜冻形成
B.驱赶鸟类,防止吞食物种
C.熏杀害虫,防止伤害幼苗
D.增加凝结核,多生露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完成各题:

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益差

A.①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