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4日23时30分,在美国墨西哥州东南部罗斯韦尔地区,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从128000英尺(约3.9万米)高空携带降落伞自由落体跳下。凭借这一跳,他成为用最大的气球从最高的地方以超音速自由落体降落到这个星球的人,打破了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他在飞行中的最高时速曾达到833.9英里每小时(1342公里/小时),成为名符其实的“天外来客”。读下图,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的“壮举”
A.穿越了大气的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 |
B.穿越了大气的电离层和对流层 |
C.完全穿越了大气的对流层和平流层 |
D.穿越了大气的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一部分 |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
A.A | B.B | C.C | D.D |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A | B.B | C.C | D.D |
阴天的夜晚比晴天的夜晚气温高,是因为( )
A.A辐射减弱 |
B.B辐射增强 |
C.C辐射增强 |
D.D辐射增强 |
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环节有( )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⑤ | D.②④ |
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
下列关于④、⑤环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⑤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 B.地面温度越高,⑤越弱 |
C.空气温度越低,④越弱 |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④越强 |
有利于降低大气“温室效应”的措施是( )
A.增加绿色植物的覆盖率 | B.增加使用天然气比重 |
C.大量使用家庭轿车 | D.提倡洁净煤燃烧技术 |
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 | B.Ⅱ层底部 |
C.Ⅱ层中部 | D.Ⅲ层 |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据观测北京在炎热夏季,绿化状况好的地区的气温比没有绿化的地区气温低3℃~5℃。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绿地的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部分太阳辐射 |
B.绿地的园林植物的保温作用弱 |
C.绿地的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损失部分地面辐射 |
D.绿地的园林植物吸收大气逆辐射弱 |
根据题意,回答各题。
晴朗的太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大气的
A.吸收作用 | B.散射作用 |
C.反射作用 | D.保温作用 |
以下四种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会导致( )
A.①增强,②增强 | B.②减弱,③减弱 |
C.③增强,④增强 | D.⑤减弱,④增强 |
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强,②强 | B.②强,③弱 |
C.④强,⑤强 | D.②强,④弱 |
图中甲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回答下列问题。
乙图中( )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
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
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
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
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
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
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多少,与下列各项要素成正相关的是( )
① 太阳高度 ② 地理纬度 ③ 大气厚度 ④ 大气透明度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和地球相比,月球上缺失的辐射环节是
A.月球表面辐射 |
B.大气辐射 |
C.反射 |
D.月球表面吸收 |
2013年初,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图中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大致相当,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哪个因素的数值大小有关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