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全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能补偿地面损失热量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四个数字所示环节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下列关于其影响正确的是(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 B.旱涝灾害减少 |
C.物种将会灭绝 | D.土壤肥力下降 |
深秋时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原因是( )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
C.地面辐射弱,大气辐射强 |
D.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弱 |
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 D.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
近年来石家庄深陷雾霾污染之中。雾霾时能见度很低,连续多天的雾霾更是给道路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其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大量悬浮颗粒( )
A.增强了对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 | B.削弱了地面长波辐射 |
C.改变了太阳辐射波长 | D.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
下面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的能量最根本来源还是太阳 |
B.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
C.太阳辐射在传播中小部分到达地面 |
D.大气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
读“热力环流侧视图”,分析完成各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
B.温度:A>B>C>D |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
D.气压:D>A>B>C |
A、B近地面大气温度不同的直接原因是( )
A.吸收地面辐射多少不同 B.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少差异
C.大气逆辐射强弱不同 D.反射强弱差异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认识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5分)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1分)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由此可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上气压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2分)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能说出一个生活实例吗?(1分)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 |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
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 |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 )
A.①能量最强的部分是紫外线 |
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
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海盐颗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这种做法的直接效果是( )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 B.大气吸收的②减少 |
C.射向地面的③减弱 | 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减少 |
新余市首个农业光伏温室处棚于7月26日正式并网发电,为温室大棚指明了新方向。据此并结合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对应的大气主要成分是( )
A.臭氧 | B.一氧化碳 |
C.水汽 | D.二氧化碳 |
温室大棚中热量较高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甲气体吸收了大量的长波辐射,导致大气增温 |
B.乙辐射的热量在大气中被大量吸收增温 |
C.丙辐射的热量被大气中臭氧大量吸收而增温 |
D.丁辐射是导致温室大棚热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
下列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是(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 |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大气的散射作用 |
D.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大气的吸收作用 |
读图,回答问题。
霜冻往往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A.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
B.②—地面辐射强 |
C.④—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
D.③—大气的逆辐射弱 |
“地势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ºC”,说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 | B.地面辐射 |
C.大气辐射 | D.放射性元素衰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