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左图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10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25℃ | B.12℃ | C.10℃ | D.8℃ |
右图中能说明上题实验结果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夏天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反射作用 |
B.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逆辐射强 |
C.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大气的散射作用 |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二氧化碳较多 |
下图为某人绘制的北京2013年10月空气质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大风天后数日内常为空气质量优良天,与北京10月大风天相关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污染天
A.大气湿度较低 | B.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 |
C.气温日较差大 | D.主要为二氧化碳污染 |
雾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混浊现象。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③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增强 ④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图中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是
A.甲乙 | B.乙丙 | C.甲丙 | D.乙丁 |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反射 |
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
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
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
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A.甲包括水能 | B.乙包括沼气 |
C.乙包括石油 | D.丙包括煤炭 |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箭头表示太阳辐射,③、④箭头分别表示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直接使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热量,主要来自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夜晚,当大气中云量增多时,将出现的现象是
A.①减弱 | B.②增强 |
C.③减弱 | D.④增强 |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
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使大气混浊并造成视程障碍的叫霾。刚入12月,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右图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下列不利于雾霾形成的是
A.燃煤取暖 | B.汽车拥有量大 |
C.大风天气 | D.天气晴朗干燥 |
雾霾笼罩时,图中
A.①将增强 | B.②将减弱 |
C.③将减弱 | D.④将增强 |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A.大气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 | B.大气吸收太阳辐射 |
C.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 D.大气散热把热量还给地面 |
近地面大气增温主要靠
A.太阳辐射 | B.地面反射 |
C.大气辐射 | D.地面辐射 |
利用人造烟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幕能使大气的
A.逆辐射作用增强 | B.逆辐射作用减弱 |
C.反射作用加强 | D.反射作用减弱 |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嫦娥三号”卫星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时,旧金山(西八区)的当地时间为
A.12月14日5点 | B.12月15日5点 |
C.12月14日13点 | D.12月15日13点 |
下列可能发生在月球的现象是
① 昼夜现象 ② 电闪雷鸣 ③ 朝霞、晚霞 ④ 狂风暴雨 ⑤ 行走如跳远
A.①② | B.③④ |
C.④⑤ | D.①⑤ |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纬度(°N) |
64 |
50 |
40 |
30 |
20 |
0 |
可能总辐射(W/㎡) |
139.3 |
169.6 |
196.4 |
216.3 |
228.2 |
248.1 |
有效总辐射(W/㎡) |
54.4 |
71.7 |
98.2 |
120.8 |
132.7 |
108.8 |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 B.地形 |
C.大气环流 | D.洋流 |
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记录员根据图中测量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砂石的昼夜温差为10℃ | B.晚上砂石比水体的温度高 |
C.水体的昼夜温差为9℃ | D.水体的昼夜温差值比砂石的小 |
该探究地理实验说明的现象是
A.城市热岛效应 | B.山谷风 |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D.温室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