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如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地36小时内的实况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影响本时段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海陆风

D.

台风

来源:2020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1-09-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标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 (全国Ⅲ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来源:2020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1-09-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图2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3-4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

12点

B.

15点

C.

18点

D.

21点

4.该日悉尼和广州(

A.

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

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来源:201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
  • 更新:2022-11-1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

A.

B.

C.

D.

来源:2020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1-09-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澳大利亚(左下图)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右下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左上图所示的(

A.

①地附近

B.

②地附近

C.

③地附近

D.

④地附近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

收集雨水

B.

方便通信

C.

增加采光

D.

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2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乙两海域海底地形类型,并描述乙海域海底地形的主要特点。   

(2)与甲海域相比,说明乙海域海水盐度的特点。   

(3)与乙海域相比,分析甲海域表、底层海水温度的特点,并说明影响因素。   

来源:2020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1-09-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及苔藓地⾐组成,⼤多数灌⽊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陆与北美⼤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我国阿尔泰⼭-阴⼭一线.其后,随着⽓温升⾼,苔原不断向北及⾼海拔退却。据此完成9~11题。

9.受全球⽓候变暖的影响,亚欧⼤陆苔原带将(   

A.

整体向北移动

B.

整体向南移动

C.

⾯积扩⼤

D.

⾯积缩⼩

10.苔原带横跨亚欧⼤陆,表明(   

A.

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

亚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

C.

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

亚欧⼤陆降⽔北部最多

11.祁连⼭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可能是因为祁连⼭地(   

A.

⽬前针叶林带以上⽓温⾼

B.

⽬前基带⽓温⾼

C.

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温⾼

D.

冰期基带⽓温⾼

来源:2021年全国高考地理乙卷
  • 更新:2021-08-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8.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 (全国Ⅲ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图7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

构造运动

B.

流水

C.

冰川

D.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

地面沉降

B.

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

D.

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

水土流失

B.

沼泽化

C.

土地沙化

D.

盐碱化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2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6~8题。

1632361655(1).png

6.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

A.

2月7日9时

B.

2月7日15时

C.

2月7日17时

D.

2月8日7时

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

生物类型多样

B.

对全球变暖敏感

C.

大气质量优良

D.

人类活动影响少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 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

递减

B.

先减后增

C.

先增后减

D.

递增

8. 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水体营养盐

B.

太阳辐射

C.

水体含沙量

D.

洋流流向

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源

C.

植被

D.

坡向

6、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

A.

B.

C.

D.

来源:2019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1-07-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