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l:《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根本目的何在?并针对土地兼并问题采取一些抑制措施,请举一例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从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
合计 |
商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官办或官商合办 |
外国人办(注) |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设厂数 |
资本 千元) |
资本 所占 比重 |
|
第一时期(1872~1894)年 |
175 |
48893 |
53 |
4678 |
9.6% |
19 |
16196 |
33.1% |
100 |
28000 |
57.3% |
第二时期(1895~1913)年 |
685 |
223423 |
463 |
90801 |
41% |
86 |
29469 |
13% |
136 |
103153 |
46% |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材料二 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表
材料三 中国近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品种 年份 |
农产品 |
手工产品 |
机器产品 |
其他 |
1893年 |
15.6 |
81.8 |
2.6 |
略 |
1910年 |
26.8 |
41.4 |
18.8 |
|
1930年 |
45.1 |
30.6 |
19.7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从第一时期三种资本所占的比重看说明了什么?(6分)
(2)从材料一看,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与第一时期相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4分)
(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怎样的趋势?形成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4)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哪些特点?(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使资本家高兴地手舞足蹈,科技的光辉令人心花怒放……
——《科技发展史Ⅱ》
请回答:
(1)“地理上的发现”指什么?
(2)“地理上的发现”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的客观进步性。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哪些?(举出至少三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科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5分)
(2)材料二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8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的组织有哪些?(4分。至少举出2个)
(2)对于经济全球化,有人认为它能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陷阱”。你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你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今年是红军长征开始80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红军被迫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哪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3)你认为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临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发出警告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十五英里(二十四公里)。列车到达林敦车站时,才知道车上共有四百五十个乘客,载重共九十吨。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材料三 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把“you”(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现在,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的时代,欢迎你来到这个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孙驾驶的火车以什么为动力?
(2)材料二展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成果?这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3)整个工业文明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的进程。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计算机、网络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据材料三并结合现实,分析网络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
材料一 右图是1995年发行的电话磁卡,卡上画面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天仙配》的故事发展脉络设计的。“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可谓家喻户晓。
材料二 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风俗考》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二,判断在当时苏州的纺织业中,出现了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从材料二中找出你判断的文字依据。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战期间创造“空前”丰厚利润的时代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黻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策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备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困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斯萧然。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分别代表哪个阶级的主张?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
(3)材料二、三有何相同的背景和目的?
(4)材料二所进行的变发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请回答: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3)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4)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国家建立紧急救济署,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颁布法律,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为了解决材料一中的事件,美国政府实行“新政”,根据材料二,得出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3)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教训?(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工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沅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1)材料一中民族工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域有何特点?
材料二: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912年孙中山参观张裕葡萄酒集团,为其题词“品重体泉”。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葡萄酒大会上4种葡萄酒获金奖。
(2)1912-1918年张裕葡萄酒集团迅速发展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一个缩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期获得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3)民国初期和新中国初期我国工业化发展各侧重于什么领域?(4分)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后来又遭遇挫折,主要原因各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兵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选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亚。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
(2)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地理大发现有哪些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源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曲线图
材料三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其分布具有什么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最高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概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具有哪些特点?导致其发展困难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