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研究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的复杂性,不能用主观想象和假设将历史问题简单化、绝对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今之经义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赋,虽日雕虫小技,而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又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廿一史》废。”顾炎武认为“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后为文,其文不足言矣。”
——选自《日知录》卷十六《经义论策》等
(2)依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企望,希望他们受的种种苦难能够大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得到消弥……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力从某一个掌权派移到另一个掌权派,而人民仍得不到任何保障。
——英国《全国请愿书》(1839年) 
材料二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1836年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人民宪章”起草,包括如下几项要求: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年改选一次。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选编自阎照祥《英国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宪章运动推动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欧洲民主政治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来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来。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日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一方面强调“新启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1937年5月,亦即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所说的“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核心,并说明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主要目的。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公元前206年西汉王朝建立,到960年北宋王朝建立,这一段将近1200年历史区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儒、释、道三大思潮悉数登场,……三教相互辩难,相互借鉴,共同展开中国古代哲学的丰富内容。
——宋志明《论三教并立的形成与中国哲学的新开展》
(1)历史上,儒学也被称为儒教,与道教、佛教并称三教。学者考证“儒教”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形成“儒教”概念的原因。材料中“三教相互辩难,相互借鉴”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2)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与19世纪末的康有为对待“孔教”的具体态度有何不同?各有何重要意义?
(3)欧洲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人们往往认为这一时期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并且把造成这种“黑暗”的原因归咎于基督教会(天主教会)。结合史实分析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是如何走出基督教统治的“黑暗时代”的?(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分析。)
(4)1951年,美国驻缅甸大使大卫·基观察到:缅甸85%人口是虔诚的佛教徒。据此,他认为,对缅甸佛教事业进行援助会赢得缅甸人的好感,取得“多于军事或经济援助几倍以上的成效”。随后,美国国务院批准了“通过缅甸的佛教计划来加强反共活动”的建议,并拨出款项予以支持。简要分析美国这一措施出台的相关背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资治通鉴》
材料四 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回答:
(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实质问题?引用古人的话如何解释?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思想?客观上有何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唐太宗用人原则是什么?他在位时用了哪几位贤人?
(4)结合材料四评述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实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 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5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 天皇裁可法律
7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 天皇统率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材料二
43 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 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 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 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 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说,就自己的想法放了一个试探气球。他说:“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瘟疫,现在蔓延开了;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同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起来,防止疫症蔓延。”可是他的演说在国内引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报上的评论、私人的来信,都骂他是战争贩子:“把侵略者隔离起来吗?”“这种口吻太像威尔逊了!”罗斯福后来告诉一个朋友说:“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却一个也没有。真可怕啊!”罗斯福确实变得小心多了。他不像丘吉尔那样,在茫茫黑夜中独自大声疾呼,他必须留在比武场上继续奋战,不让群众意见与自己距离太大。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民众群情激愤,一致支持政府对法西斯国家宣战。
——摘编自威康·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民众反对卷入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8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罗斯福政府针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行动,这些行动起到什么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1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我国成为能制造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4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材料五 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 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1501年~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材料二中论及的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遭到了甲同学的反驳,请为他提供反驳词。
(2)材料三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材料四却告诉我们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请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就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谈谈具体做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召开,使党和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念更加坚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材料二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 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上均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1)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什么?
(2)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其思想核心和奋斗目标是什么?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是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孟德斯鸠的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拥护那德先生(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
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论文,谈谈你对材料主张的认识。
要求:
① 主题明确,观点合理;
②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 条理清楚,合乎逻辑。
提示:内容至少应包括:德先生、赛先生的含义;西洋人为此闹事流血而达到光明世界是否属实(以某一国家为例);陈独秀如此言明的用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浙江新式实学书院最早出现在宁波。光绪五年(1879 年),知府宗源瀚在月湖竹洲创建辨志书院,……分设汉学、宋学、史学、舆地、算学、词章六垒,各设垒长,创甬上开设舆地、算学等新学科先导。——唐晓明《晚清浙江书院教育的变革与传承》
(1)根据材料一图1,我国古代书院数量增幅较大的是哪两个朝代?简要分析在这两个时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经济、思想、科技条件。
(2)根据材料一图2,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古代书院与近代书院在学习内容上的差异。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宁波能在浙江率先创办新式书院的文化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博尔济吉特·琦善(1790年—1854年)鸦片战争期间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处理与英国有关事务。后人对于琦善的评价呈现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摘自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1931年)
材料二 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是:一、主张弛禁,成为清王朝内部弛禁派的首领,破坏禁烟。二、英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时,乘机打击禁烟领袖林则徐,主张投降。三、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不事战守,虎门危急时又拒不派援,致使战事失败,关天培战死。四、私自割让香港予英国。核心就是:卖国罪名。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肯定琦善,是为了借此抒发自己心中的一个信念:帝国主义这种现象是“国际积势”导致的,要真正战胜帝国主义,方法不是除了抵抗,什么建设也不做,而是应该了解这种“积势”,并利用它去寻找中国的出路。
——摘自蔡乐苏、尹媛萍《反抗帝国主义的另一条道路:论蒋廷黻的琦善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作者对琦善的态度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三,分析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下图是1945年以来,德国版图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版图变化的原因。
(2)谈谈你对德国版图变化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有思想革命。文艺复兴与启蒙,都走在宪政和民主运动的前头。近代中国的启蒙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发生在清末宪政与辛亥革命之后。欧洲的民主进程,先提出个人解放、自由平等与人的价值,然后提出开设议院的主张。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过程则是一开始就从政治制度着手,先提出立宪议会主张,然后鼓吹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因此,近代中国民主运动没有带来欧式的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
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不是民主……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民族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的自由平等。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这个不是语意学上的问题。尽管孙中山说民权是基于法国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可是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孙中山给人民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四个基本政治权,可是人民的主权是由国家行使的。
——摘自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与17、18世纪欧洲相比,民主宪政运动发展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分析孙中山不提倡个人自由平等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