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涌现了许多杰出任务。在下列人物及对应的成果之间连线。

李大钊
●                  ●
●                  ●
●                  ●
《天演论》
徐光启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严复
《几何原本》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填空题:
        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和变法在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税制改革首先发生在齐国,管仲采取           的措施。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         ,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照田亩实数收税。
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        、       和          。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     、江南和        。
元明时期,先进技术的推广,使       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元代制瓷业承前启后,开始进入       生产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是________省的省会,属于________流域;南京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古都,在近代史上________曾经把政权建立于此;________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存在了________年;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大屠杀,________万同胞遇难;抗战期间,________的汉奸政府也曾在这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排序:图()→图( )→图()。
历史意义:
图一:
图二:
图三: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列年代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历史事件后的括号内。

A.1901年 a中国收回伊犁
B.1776年 b甲午中日战争
C.1894年 c《辛丑条约》签订
D.1881年 d左宗棠进军新疆
来源:历史事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________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战争。1895年,日军攻陷________半岛和北洋海军基地________,中国战败。6.1895年,清政府派________去日本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条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在________战争中战败和《________》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建立“________地”,划分“________”,美国提出对中国的“________”政策。《________条约》的签订和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的________程度大大加深。

来源:甲午中日战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________国和________国支持阿古柏割据势力,企图将中国新疆分裂出去。.1876年,________分三路进军新疆,________年,清军收复了除________以外的新疆地区。________年,中国收回伊犁。________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任命________为新疆第一任巡抚。

来源:左宗棠收复新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俭……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说明其社会根源,并分析其积极意义。(1994年高考题)

来源:墨子的基本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文人刘迎在诗中写到:“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鹊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什么叫榷场?举例说明榷场的作用,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来源: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