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北京卷)

下图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 )

A. 西汉 B. 唐朝 C. 清朝 D. 清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
B. 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C.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
D. 冷战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一体化发展  ②政治联合加强  ③法德实现和平  ④民族矛盾消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③封建主势力加强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一条鞭法"实行赋税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 "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 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D. 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一:王安石变法与民生
发言引用了《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               。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主题发言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教育变革
发言引用了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兴人才、开学校方面有什么共同点?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主题发言三: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
下面是主题发言的片断: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的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3)请结合上述发言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
主题发言四:世纪伟人邓小平
发言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4个精辟论断: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4)请解读上引②、③、④论断,完成主题发言稿。
(提示:下列划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论断的解读都可以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具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鉴定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
关于新时期的外交,
总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平统一"
B. "反贪污、反浪费""改革开放"
C.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拨乱反正"
D. "向雷锋同志学习""实现四个现代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不属于"亚洲的觉醒"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中国义和团运动 B.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C. 阿富汗人民反英起义 D.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排序:图()→图( )→图()。
历史意义:
图一:
图二:
图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箭楼的描述,正确且完整的一组是

①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原貌
②见证了北京屈辱与新生的历史
③帝制时代结束后曾为文化场所
④现存建筑主体建于清末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
来源:2008高考北京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技革命使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些国家结合自身条件,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晚期,德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1886年到1890年间,德国六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德国依靠高度合理化的生产体制,将世界市场上合成工业的垄断权从英国人手里夺得。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大量资金,使它们能够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制和社会机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概括上引材料所述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来源:2008高考北京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