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
B |
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 |
消除了国际贸易争端 |
C |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
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
D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
《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益处,2005年4月出版后轰动了西方及整个世界,谁也无法否认,我们已经身处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 |
C.知识经济催生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和发展 |
D.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两种趋势相互抵制 |
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起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2002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这表明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 ②有利于欧盟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④西欧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②④ |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 )
A.马歇尔计划 | B.布雷顿森林体系 |
C.关贸总协定 |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
1918年苏维埃政府发布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取消了市场关系。这表明苏维埃共和国正在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市场经济体制 |
C.农业集体化运动 | D.社会主义工业化 |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某一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 B.保障最低生活的福利制度 |
C.提供工作就业均等机会 | D.保障人身安全的安全网 |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调整无疑借用了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理念和措施,但这种借用在7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巨大的遗憾。从罗斯福新政到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的经验教训,使面对困境的政府与经济学者们不得不重新调整,以便找到更加合理的思路。“更加合理的思路”是指 ( )
A.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有机结合 |
B.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C.政府积极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
D.大力革新现代企业制度 |
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物质生产部门,其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
②促进经济竞争力
③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④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大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有优势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
C.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
D.经济规律的作用 |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
B.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
D.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安徽的农民中盛传一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从这首歌谣中我们看到( )
①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的高兴心情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农民拥护
③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④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②③ |
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经济领域 |
B.文革调动了各行业的积极性 |
C.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
D.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国民经济 |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