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古代世界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夏商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宗法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朝统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朝议制度
焚书坑儒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唐朝的中央集权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元朝行省制度
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元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明朝的内阁
清朝的军机处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明亡清立
秦亡汉立
两汉衰亡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
古代赋税制度
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
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先进的冶金技术
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远古时代的商业发展
商代的商业发展
周朝的商业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
秦朝的商业发展
汉代的商业发展
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宋朝的商业发展
元朝的商业发展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
古代市的变迁
草市和夜市
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孔子和孟子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形成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天文 历法成就
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汉字的形成演变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
《诗经》和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和元曲
明清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中西方文化交流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代史综合
历史纪年方法
古代世界文明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城邦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梭伦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
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
雅典民主机构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文明交流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近代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葡萄牙 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扩张
三角贸易
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垄断组织的形成
第三次科技革命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比较
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
中外城市化进程比较
奥斯曼帝国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
欧美代议制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
光荣革命
英国《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
法国大革命
法国《1875年宪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美国南北战争
马克思主义 国际工人运功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巴黎公社的成立
巴黎公社的性质
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意义
西方人文精神 近代科技
古希腊哲学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经典力学
进化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
中世纪的欧洲
中西方人文主义比较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的评价
资产阶级革命派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国民大革命
国共的十年对峙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
侵华日军的罪行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综合
近代中国历史人物
近代中国的经济
近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形态
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中西方工业化比较
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魏源与《海国图志》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洋务思想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
现代世界
苏俄诞生和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俄国十月革命
苏俄的诞生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苏俄的政治体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
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西方国家经济滞胀现象
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第三产业的兴起
美国的“新经济”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二战后的世界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美国霸权主义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及其影响
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产生原因
欧洲联盟
欧洲一体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作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区域经济合作
相对论
量子论
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第一届政协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中国和苏联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因素
新时代中国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十年探索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的调整
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左倾思想
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对外开放及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时代中国的治国理政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交通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通讯工具的进步
通讯事业对生活的影响
现代报刊业走向繁荣
中国影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
网络媒介的优势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
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文学艺术和理论成果
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苏联文学
亚非拉美文学
新古典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美术
现实主义美术
印象画派
现代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音乐
现代主义音乐
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思想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的背景
梭伦改革的措施
梭伦改革的特点
梭伦改革的结果和影响
梭伦改革的评价
商鞍 孝文帝 王安石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
商鞅变法的原因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作用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孝文帝迁都洛阳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宗教改革 阿里改革
世界三大宗教
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欧洲宗教改革的表现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阿里改革的背景
阿里改革的内容
阿里改革的后果
俄国 日本 中国
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明治维新的背景
明治维新的内容
明治维新的性质
明治维新的评价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化
日本的经济发展
日本的对外扩张
戊戌变法的背景
戊戌变法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变法的意义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忽必烈改制
张居正改革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选考二 民主思想与实践
欧美民主思想与文献
“君权神圣”思想
“君权神授”思想
斯宾诺莎的思想主张
洛克的思想主张
卢梭的思想主张
美国《独立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
英国和法国民主历程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权利请愿书》
《大抗议书》
英国内战
法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历程
中国民主思想与历程
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
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态度
“中体西用”思想
严复的民主思想
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维护共和的斗争
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国统区的民主斗争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
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近代欧洲工人民主斗争
英国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建设上的创举
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美国参加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凡尔赛体系
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非战公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西班牙内战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慕尼黑阴谋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协定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德国入侵波兰
法国的沦陷
不列颠之战
北非战争
苏德战争
太平洋战争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莫斯科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中途岛战役
阿拉曼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瓜岛战役
库尔斯克战役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冷战与和平 局部战争
雅尔塔体系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美苏冷战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
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美苏争霸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冷战结束
联合国的成立
朝鲜战争
印度支那问题
越南战争
中东问题
中东和平之路
巴以分治
巴勒斯坦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
印巴分立
三次印巴战争
两伊战争
地区冲突的原因和教训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人口的迁徙与融入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政治家和先哲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暴政
秦始皇的评价
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唐太宗的评价
康熙帝的历史功绩
康熙帝的评价
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思想的影响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柏拉图的教育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贡献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的贡献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克伦威尔的评价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华盛顿在担任总统时期的主要事迹
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
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
拿破仑的评价
亚洲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 科学家
孙中山的主要活动事迹
评价孙中山
非暴力思想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评价甘地
凯末尔的主要活动
评价凯末尔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列宁的贡献
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邓小平的历史功绩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詹天佑与中国铁路事业
李四光与中国地质力学
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爱因斯坦对人类和平事业的贡献
选考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学
客观历史与撰写历史
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史料的重要作用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人类起源
克里特岛的传说
米诺斯宫殿遗址
克里特文明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
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文化
玛雅文明
穆塔帕王国
大津巴布韦遗址
大津巴布韦文明
选考六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古埃及的文化遗产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古罗马的历史遗产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历史文化常识

(12分)材料一:1974年之后,“秦俑”出土,这更增加我们思考的机会。这批陶器塑像据估计约为六到七千个,个个不同。从脸上的表情,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年龄和性格。……他们所着靴鞋的鞋底有圆钉。所穿的甲,铁片以皮带穿贯,都根据实物丝毫不苟的模制,步兵和骑兵的制服也不同。并且这几千个塑像带着战车和兵器构成战斗队形,又能大概一致保存艺术和技术上的同一标准。
材料二: 有一件事,我们无法忘记,即秦始皇是历史上“万里长城”的首创者。这是嬴政统一中国之后命蒙恬率兵三十万,收河南,伐匈奴,在团结对外的条件下,全面筑城。此举更表示他的极权政治有实际的需要。
材料三:目前在秦兵马佣三个墓坑中共发掘武士俑800多件,木战车近20辆,战马1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千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体态高大,与真人相仿,一般在1.8米左右,陶俑的神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奇异珍宝。秦陵及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回答:
1)根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兵马佣的特点。
2)材料二提及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哪些事迹?作者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极权政治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13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就是在上述的中国这个城市,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十几年前,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策划了一个……广告片。我国文物部门极力反对,但是有关领导竟然批准。这个广告片在法国某电视台仅播出十几秒,立即招来无数电话投诉,说:‘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么竞做出这种羞耻之事,拍一个广告,让汽车爬上人类共同的伟大遗产的躯体?!’电视台立即撤下这个广告片,再也不敢播放。”
——人教版教材
(1)图一所示历史遗迹在今天哪个城市?从奥运发展史角度看,它能获得2004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优势有哪些?(6分)
(2)2008年奥运会将在图二古建筑所在的城市召开,请列举出位于该城市的另外三处世界文化遗产。(3分)
(3)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你认为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4分)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下图为青春版《牡丹亭》剧照)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出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士之中至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家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编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材料三昆曲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莫不爱好。唱曲是当时的全民运动。昆曲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由于大量文士参与撰写,审度音律,昆曲遂成为明清时代高雅艺术的指标。而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今年十月一日至七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继《论语》讲座后及时推出“昆曲之美”讲座,从“梦幻”开始,最后归结到“风雅”,把昆曲美妙传神音艺俱佳的风貌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于丹教授的昆曲七讲,跟她的《论语》讲座一样,会产生广大的普及效应,对昆曲的推广发扬将有巨大贡献。
——《于丹·游园惊梦》白先勇先生的序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的理由。
(3)材料三说明了今天的昆曲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4)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当今如何振兴昆曲?

  • 更新:2022-09-0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于其既是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者,又在建筑设计上荟萃了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因而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之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颐和园风景图二苏州街图三谐趣园
(1)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三图说明颐和园在建筑上如何融入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3分)
材料二
啊!颐和园的景致十分灿烂,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庭院艺术在这儿找到百科大全。可以说在这园子的建造完全是为了消遣,你看它早就是供应北京城的大水库,也灌溉京西郊区一大片稻田。哪一处都贯穿着人民的智慧与血汗,也苦费了科学钻研!这也许是叶赫那拉氏一生所干的唯一好事。她并没有意识到她从覆灭的海军中。下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大花园。
——陈毅《颐和园划船》
(2)读完这首诗,请你概括出颐和园具备哪些历史价值?(3分)
(3)请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描述或评价,说出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4分)

  • 更新:2022-09-0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图片反映历史,阅读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图三胡夫金字塔外观图四长城图
(1) 图一的建筑理念是什么?仔细观察图二,归纳故宫建筑群体现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什么?(2分)
(2) 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埃及金字塔的建筑艺术特色?
(3) 分别概述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2-09-0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城市文明的历史最早,几千年来历史不断,历史上的文化遗产很多,现存古城很多,有许多古城的历史都在几百年以上,但留下来的东西并不多。据调查,包括已经批准的国家级和地方级文物大概有50余万项,而在欧洲发达国家,例如法国,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文物就有200余万项,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中国在保护历史街区、历史遗迹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北京市的四合院、胡同现在已经决定不再拆了。过去提出改造旧城的政策,现在也应该转变为整治旧城和保护旧城的政策,一部分重点地区可以进行翻建。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伴随古镇风潮的兴起,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仿古建筑。这些仿古建筑,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建筑风格和情调,与明清宫廷建筑风格极其相仿。近年来,房地产商又把安徽、江苏一带的农村民居建筑风格开发进了别墅楼盘之中,苏徽风格的仿古建筑大面积崛起。总体看来,目前城市中的仿古建筑风格主要有两种:一是明清宫廷建筑风格,二是苏徽民居风格。
材料三历史街区保持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二战后西方经济复苏发展时期,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但是不久人们发现,推土机随意改变着城镇的面貌,若干文物建筑可能被保存,但历史环境被破坏,特色在消失。人们意识到,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在珂本,1975年修订法律,增加了保护“传统建筑群”的内容。法律规定,“传统建筑集中,与周围环境一体形成了历史风貌的地区”应定为“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加以保护,先由地方城市规划部门通过城市规划确定保护范围,然后制定地方的保护条例。国家择其价值较高者定位“重要的传统建筑群保护地区”。
请回答:
(1)读材料一,指出中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受保护的古城文物在历史时限和数量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对旧城由“改造”到“整治和保护”的政策调整说明了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所描绘的“仿古”现象是对城市文明历史延续的重视和保护吗?请结合材料简述其理由。(5分)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应当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6分)

  • 更新:2022-09-0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递、宏村 这两个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面貌。布达拉宫自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西递被世人称为“桃花源里人家”;宏村则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誉,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
材料三中国戏曲正式形成于宋金时期,其代表是杂剧和南戏。然而,这两种戏曲都没有流传下来,在它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它保存着中国戏曲自萌芽以来的一些信息。
昆曲戏班以一些技艺独特精湛、深受观众喜爱的演员为主,组织其他演员为其配戏,最后形成独特的流派。昆曲这种演员组合体制,对其他各剧种都有影响,使之流传至今。
请回答:
(1)皖南古村落与昆曲分别属于哪类世界遗产?(2分)
(2)据材料一,皖南古村落与布达拉宫是哪两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历史承载?(2分)
(3)据材料二,皖南古村落的营造体现了怎样的理念?(2分)据材料三概述昆曲的突出价值。(2分)

  • 更新:2022-09-0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读材料一图,指出哪幅是明长城图(局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材料二图是埃及金字塔的杰出代表吉萨金字塔建筑群,它包括哪些建筑?
(3)分别概述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2-09-0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⑴结合你所学知识,说明雅典卫城雕像和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并揭示其文化精神内涵。(12分)
⑵有人建议对雅典卫城雕像的残破部分进行修补完整,还有人建议对出土褪色的秦陵兵马俑重新着色。你赞成这些建议吗?请说明理由。(8分)

  • 更新:2022-09-0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高中历史历史文化常识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