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
B.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
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材料二  “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少妇手鲜花一束,凡少年之未诞子者,则就其手中乞花,用为生子之兆。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林纾《畏庐琐记》
材料三  有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阅读材料: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 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 “四目相视,具各有情”, 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 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 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
——据明中后期小说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 (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 概括明朝妇女婚姻观双重性的表现(2分)。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分析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保守性与自主性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家发展演变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创立了“仁”为核心的儒学
B.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
C.朱熹以“天理”“人欲”之说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D.顾炎武继承了“仁、义”观念,提倡“经世致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

A.“因民之利而利之”
B.“兼相爱,交相利”
C.“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学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核心,并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儒家思想为什么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
材料二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材料三 唐太宗说:“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1)阅读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
(2)阅读材料,比较材料一、二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不同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这句话的核心思想以及在其统治期间的主要表现,简要比较董仲舒和黄宗羲两位思想家主张的异同之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a处:“焚书坑儒” B.b处:“独尊儒术”
C.c处:“三教合一” D.d处:“西学东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孔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王阳明——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C.程颐——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D.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撰写《读通鉴论》《宋论》,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这段材料描述的思想家(    )
①是一位杰出的唯物论者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命题
③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
④反对以儒家六经为治学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又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与材料~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迸步性?(2分)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2分)    
(5)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孟子又有怎样的发展?
材料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三星堆文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