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仍以译经为主。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康僧会明显受到
A.道家思想的影响 | B.儒家思想的影响 |
C.法家思想的影响 | D.墨家思想的影响 |
下列关于儒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
B.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具有神学倾向 |
C.宋代儒学新在儒学哲学化 |
D.明清时期儒学走向极端 |
一个研究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列举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这一历程反映了( )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完善 | B.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 D.思想体系日趋发展并逐步完善 |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9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492年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自古统治者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
国学大师南怀瑾(1918~2012)曾自撰一副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据此判断要想成为“国学大师”,必须( )
①会说百种方言,深得老百姓爱戴
②融会贯通儒释道三大教,谙熟天文地理
③熟知古今历史,精通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
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动时期。从分期角度提出“唐宋变革”首推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1910年他在日本《历史与地理》上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下列支持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有
①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②程朱理学的出现
③交子的出现 ④世俗文化兴起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③④ |
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诸多优秀传统,主要包括 ( )
①以德治国 ②依法治国 ③贵贱有序 ④“仁”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C.概括了世界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
著名学者梁思成对于北京中轴线曾经赞美道:“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有这样大的气魄,能够这样从容地掌握这样的一种空间概念”。这里所说的优秀传统文化应包涵( )
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②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③中央集权的法家思想 ④居中不偏的儒家思想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 李贽《藏书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2)概括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宋明理学各有哪些代表人物?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有何贡献?
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
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 |
C.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 |
下列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秦朝结束分裂局面,实现思想大一统 |
B.b处:西汉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墨家思想 |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逐渐走向“三教合一” |
D.d处:明清活跃儒家思想的推动 |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影响,而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 |
C.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
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