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孟子)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 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 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 )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 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 |
(·北京西城区期中)(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3分)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4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9分)
下列观点分别出自荀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四个选项中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A.①黄宗羲 ②荀子③董仲舒④朱熹 |
B.①董仲舒②荀子③黄宗羲④朱熹 |
C.①朱熹②董仲舒③荀子④黄宗羲 |
D.①董仲舒②黄宗羲③荀子④朱熹 |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处:秦朝“焚书坑儒” |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持什么看法?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阅读下列问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中后期,和政治上统一的趋势相一致,在思想上,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到了秦朝,秦王采纳了法家的主张,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用法家学说统一天下思想。法家思想“严而少恩”的弊端发展到极端的程度。秦朝的速亡宣告了法家的失败……
——摘编自刘爱敏《西周至汉初的学术发展脉络》
材料二 首先,汉武帝对诸子传说及六艺之文皆命充之秘府,有功于古代思想之流传。(《汉书·艺文志》)武帝以后,学者犹兼治诸子百家之学。(《汉志》)……其次,独尊儒术的名下,实融汇法、道、阴阳诸家,非比于先秦儒学。
——摘编自左靖《从百家争鸣到儒术独尊的思想变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秦朝的速亡宣告了法家的失败”中能得到哪些认识。你认为该如何对待古代文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儒术独尊下的学术状况。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从学术思想发展的角度,试给我国思想文化建设提供建议。
斯塔夫理阿斯诺在《全球通史·西方扩张时的儒家世界·中国文明的连续性》中说:“……儒家世界为中国所统治……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具有内向(聚,编者注)性的社会。……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未曾中断的文明。”造成内向(聚)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不断发展完善的儒家道德准则和思想文化遗产 |
B.普遍盛行而统一的民族语言 |
C.庞大无比的人口数量以及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 |
D.相互隔绝而独特的地理环境 |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它主要着眼于儒家思想( )
A.强调“礼”的一面 | B.有“君轻民贵”的一面 |
C.主张“经世致用” | D.提倡“知行合一”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四中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15分)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包罗宏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育思想的创新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搜集到了下面的图片,并做了注解。
《孔子讲学图》 孔子盘坐于台席,弟子跪围于四周。众弟子年龄悬殊,衣着各异。 |
(1)据材料一中的图片注解,概括指出孔子教育的特点。(2分)
材料二 治国理念的发展在董仲舒看来,……天具有仁义礼智信,……天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
——《中国哲学与文化》
(2)据材料二总结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朱熹、李贽是如何对待这一思想的?(4分)
材料三 义利观念的进步
“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正其谊(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
——朱熹
徽商大多习儒出身,他们读书明理,能“审时度势,察低昂,精筹算……利必倍。”……徽商鲍雯,“惟以至诚待人,人亦不君欺,久之,渐至盈余”……明、清两代,徽州之所以建有那么多书院、祠堂、牌坊和其它公益事业,这正是徽商在“明道正谊”的思想影响下,亳不吝惜捐助的结果。
——汪银辉《朱熹理学在徽州的流传与影响》
(3)据材料三,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4分)分析后者对古代徽商的影响。(3分)
下列对儒学发展演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孟子提出仁政学说 |
B.董仲舒的新儒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
C.唐代儒学发展到理学的新阶段 |
D.李贽的思想冲击了儒学权威地位 |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
C.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
D.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