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在我国古代,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对“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自足”即产品富足 B.带有封建性、落后性、封闭性
C.生产的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生产、生活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在河滩、湖滨浅水之处筑堤,用堤圈围出土地,而圈围起来的田叫做围田,或叫圩田。在山中把荒野开辟为耕地,往往采用放火烧山的办法,草木被烧去之后,稍加平整,即可播种,这种方法叫“畲田”或“畲种”,唐人多称之为“烧畲”或“火田”“火耕田”。
材料二:在官方史籍中,清代人口数字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乾隆六年突破了1亿大关,并相继在乾隆三十一年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亿,嘉庆十七年为三亿六千万道光十四年突破4亿。由此,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地尽行耕种。”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及环境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指社会的一种进步过程,一种进化所达到的状态,一种发展趋势。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共19分)


图铁犁铧                      图牛尊
(1)春秋战国时期是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2)根据图,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 
(3)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结构的内容及其特点。

图 北宋都城城市布局
(3)城市的繁荣是两宋时期中华文明出现新的因素。根据图和文字材料,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
(4)近代,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之下,中华文明发生嬗变,中华文明中更多地容纳、吸收了西方文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年至1919年,中华文明在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方面取得了哪些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丝织技术出现于原始社会,元代黄道婆对内地丝织技术进行了全面革新
B.从汉代的犁壁到唐代的曲辕犁,我国犁耕技术日益成熟
C.青花瓷出现于汉代,青瓷出现于元代
D.南北朝时期灌钢法的出现,标志我国已经掌握了炼钢技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人口分布示意图,判断该朝代应为

A.战国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大规模南迁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

A.然灾害严重 B.长期战乱
C.兵役徭役繁重 D.境恶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观察图,它们风格不同,但是都形象地反映了        (   )

A.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技术 B.和谐融洽的古代社会
C.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的先农坛建造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年至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神农氏)及诸神的场所。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通过参观先农坛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                          (   )
①农业起源       ②祭礼祀典       ③建筑艺术   ④经济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材料一  “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摘自《杨文弱先生全集》
材料二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银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张居正传》
材料三 17世纪初年杭州府钱塘县赋税51900.5丁;1826年保宁府赋税15232.6894664丁。
材料四 “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 “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四反映了当时富商大贾的经济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两个“丁”的含义不同。根据材料情境推测这两个“丁”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 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冯梦龙有诗感叹说:“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年。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赫赤宗周,褒姒灭之” B.“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王室衰微,群雄逐鹿” D.“公田不治”,“私田”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铁犁牛耕的出现
C.礼乐制度的崩溃
D.宗法关系的疏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认为,公元前 645年晋国“作爰田”是一次重大变革,根据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推测出,其实质是                         (   )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各个阶层的地位
来源:2011届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测试文综历史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末至宋初,中国政坛有“不相南人”的说法。宋真宗以南方人王钦若为宰相,首开先河,此后担任宰相的南方人逐渐增多。到王安石变法时,提倡变法的熙宁新党,大多是南方人。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   )
①南方的文化教育已有后来居上之势     ②支持变法的南方人比北方人多 
③南方士人更加激进和开明     ④南方人在变法中得到的好处更多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西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统计时间
人口(亿人)
人均耕地面积(市亩)
粮食亩产量(市斤)
人均农业收入(市斤)
战国晚期(约公元前240年)
0.846
4.23
216
914
西汉末(约(公元元年)
2.240
3.76
264
993
唐初((约公元700年)
1.990
3.76
334
1256
宋初(约公元1000年)
3.900
3.75
309
1159
明中叶(约公元1500年)
4.200
3.28
454
1118
清中叶(约公元1800年)
6.190
1.71
460
628

材料一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和农民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材料二 中国与西欧人均国民收入的比较(400—1900)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三 当一种领先世界的文明发展到巅峰后,如果产生高度特化适应和内向成长的惰性,就会因保守而难于实现社会转型,受到“先进的惩罚”,逐渐落后。相反,后进者因自身文明的不完善,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生产能力的要求得到激励,往往会在下一阶段的赛跑中具有“借用的优惠”。
——庞卓恒《史学理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粮食亩产量相比前代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战国到清中叶人均农业收入发展变化趋势。材料二中,公元700年到公元1500年人均国民收入变化趋势,与材料一中农业收入变化趋势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不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理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