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有统计显示,北宋时期的72位宰相中,北方(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共41位,江南(安徽、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共26位;南宋时期的62位宰相中,北方仅仅5位,江南47位。上述数字不能说明

A.南宋时期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 B.经济中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
C.和江南相比,北方文化已经完全没落 D.这与南宋偏安江南有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民是农业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稳定小农”是中国历代政府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以下是有关中国农村20世纪50年代变化图

①农民分配土地   ②农民踊跃报名入社③大炼钢铁时“小土群”④放开肚皮吃饱饭
材料三 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图一                            图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古代政治制度。
(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农村20世纪50年代主要运动变化,从中有什么教训?
(3)从材料三的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结果的理由。(3分)
(4)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三的图二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里成为日用工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秋七月,初税亩”
B.“宗庙之牲,变为畎亩之勤”          D.“除井田,民得买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青铜器的制造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种制度反映了生产关系在发生变化
①相地而衰征       ②井田制        ③初税亩        ④分封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表2的解读,正确的有(   )
表2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
人口
(百万)
粮食总产出(千吨)
种植面积(百万公倾)
粮食单产
(千克/公倾)
粮食
全部作物
1400
72
20520
19.8
24.7
1038
1650
123
35055
32.0
40.0
1095
1750
260
74100
48.0
60.0
1544
1820
381
108585
59.0
73.7
1840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载:“(北宋时期)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这表明 

A.北宋时期土地买卖频繁,政府没有明确限制土地的兼并
B.北宋时期农民对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松弛,成为自耕农
C.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北宋时期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灿烂农耕经济文明的基础。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农业经济历史。据此回答:
(1)黄梅戏中董永与七仙女“男耕女织”的剧情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怎样的基本形式?(1分)
(2)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请列举古代中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三项重大成就。(3分)
(3)土地兼并现象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的普遍现象,许多开明的政治家为此进行了一些改革,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何在?(1分)
(4)西汉时期国家对手工业的管理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3分)
(5)随着商业的繁荣,古代历朝都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列举唐宋时期著名的商业都会。(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川三星堆遗志的青铜器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周秦时期 D.秦汉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 —5 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享利农书》记载为 3 倍;从而《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 倍,麦类则为44—200 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②农业科学技术领先 ③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④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 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 C.赋税沉重 D.重农抑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食货志》记载: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以下对材料中的耕作方法叙述不恰当的是(    )

A.该耕作法是垄作法的发展 B.该耕作法提高了粮食产量
C.使用该耕作法后,一年两熟制形成 D.这是一种保苗抗旱的耕作方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土地兼并现象一直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历代封建王朝为确保财源,巩固统治都曾实行过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根源是封建 

A.地主土地私有制 B.土地国有制
C.重农抑商政策 D.赋役政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