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地;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 有渰(yân)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三 邢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直,及断狱之日,叔鱼抑邢侯,邢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
材料四 季孙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
――摘自《左传》哀公十一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 ?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5)这一组材料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武德(唐高祖年号)七年,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
——《旧唐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从土地所有制的形式看,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有何不同?
(2)材料一所反映的土地制度何时逐渐瓦解?试分析瓦解的原因。
(3)试分材料三所反映土地制度的积极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殷墟甲骨文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的卜辞。“协”字在甲骨文中像三耒共耕。《诗经》中有对西周前期劳动场面的生动描写:“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
材料二: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三:西汉晁错《论贵粟疏》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有何不同?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材料一的生活方式有何进步之处?它所反映的这种生产方式的不足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这种生产方式的不足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朔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董煨《旧荒活民书》
材料三:“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苏洵
材料四: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有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张履祥《补农书·总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材料三、四,分析佃农经济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民以食为天”,邓小平提出“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情况分析中国粮食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
(2)结合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邓小平观点的正确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税收在国家收入中的比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我国农业正逐步向现代过渡,减免农业税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靓说:“民之大命,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
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税额:万两)灰色指标(农业税)白色指标(工商杂税)黑色指标(税收总额)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观点?
(2)依据图13出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各呈现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
(3)上述图文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