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下图中扶犁的应是

A.齐桓公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衡》中提道:“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广种薄收”的弊端 D.“地无遗利”的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汉朝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C.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贷賙(zhou,接济)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

A.租佃已经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地主放弃了对佃户的控制
C.地主注意改善与佃户间的关系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小农土地所有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

A.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B.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其灌溉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

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降低
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D.农业发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
C.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鉄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进步 B.精耕细琢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人口分布示意图,判断该朝代应为

A.战国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此材料不能说明古代户籍

A.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 B.是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
C.与土地私有制度相适应 D.是严刑峻法的重要体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生产关系经历自下而上变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