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随着个体小农经济确立,我国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以下资料可以用来研究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是(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 B.均田制 | C.君主土地私有制 |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了。促使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灌溉工具的进步 | B.铁犁牛耕的使用 | C.牛耕普及全国 | D.曲辕犁的运用 |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 B.君主土地私有制 | C.均田制 |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
自1972年以来,在甘肃嘉峪关一带魏晋古墓中,出土了许多彩绘墓砖,这些墓砖描绘了生产劳动的画面,包括农作、畜牧、桑蚕、狩猎、商贸等内容。这些画像砖最能说明的问题是当时嘉峪关一带
A.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
C.农牧并举和谐发展 | D.不同文明形态共存融合 |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从材料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
B.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
C.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 |
D.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 |
下列图表是对我国古代经济一次重要转变的描述,这一转变( )
A.铁犁牛耕的使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条件 |
B.标志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 |
C.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 |
D.奠定了我国古代产业结构的基础 |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
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 |
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
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 |
《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与“此渠”同一时期修建的另一古代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 B.郑国渠 | C.灵渠 | D.井渠 |
“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 B.讲究因地制宜 |
C.注重精耕细作 | D.强调自给自足 |
有学者说“当中国使用铁犁的时候,欧洲还在使用木犁;但是当欧洲使用钢犁的时候,中国还是在使用铁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铁犁的普及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
B.两汉时期的灌钢法领先于世界 |
C.欧洲钢犁的使用得益于农业技术的革新 |
D.欧洲钢的使用最早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