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 曰 (xié)田”。“ 协”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出现 ②生产工具有少量铜器
③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耕种者多为奴隶
A.②④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以下史料能够佐佂这一观点的有 ( )
①《吕代春秋》:“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②《农书》:“用粪犹用药也。” ③《商君书》:“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 ④《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必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此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的现象 |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问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
D.宋代时期地主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
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 | B.明代苏杭地区 |
C.宋代太湖地区 | D.唐代关中地区 |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 )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
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
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何即萧何。编者注)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在汉代( )
A.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重要手段 |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C.勤俭节约是为官执政的行为准则 | D.土地兼并现象尚不普遍 |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
下列表格是关于我国汉朝到宋朝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此表能够直接说明
A.长江流域人口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 B.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
C.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出现了倒退 | D.人口密度的增长得益于国家统一 |
有学者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这说明此时中国
A.经济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在增长 | B.经济总量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 |
C.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 | D.经济类型和总量实现新的突破 |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时间 |
人口户数 |
官民田地 |
夏税米 |
农桑丝 |
折绢 |
秋税米 |
弘治年间 (1488—1505) |
148.7 万户 |
399270顷 |
86600 石余 |
3970 斤余 |
3175 匹余 |
2560270 石余 |
嘉靖年间 (1522) |
130.3 万户 |
398566顷 |
82965 石余 |
4264 斤余 |
3411 匹余 |
2576888 石余 |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D.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显著
鞭打春牛是立春时节重要的民俗活动。北宋在立春的前一天,京城开封要向皇宫进贡春牛(泥制土牛),各重要衙署也置春牛于衙门前。到了立春之日凌晨,便将所有春牛打碎,此为“打春”。“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 )
A.我国古代对牛的崇拜 | B.牛耕在北宋时开始在我国南方普遍推广 |
C.北宋政府的农本思想 | D.我国古代的民俗的愚昧落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