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一般以田为宝,但历史上却多次出现“受田者与田为仇”、“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自愿”把土地“投献”给享有“产无赋、身无徭、田无粮、廛无税”的“缙绅之家”。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赋税负担沉重 | B.商品经济诱导 |
C.王朝周期更迭 | D.豪强势力膨胀 |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
C.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
D.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
关于“五谷”,古代形成两种最主要的说法,较早的多指麻、黍、稷、麦、菽,后来则指稻、黍、稷、麦、菽。这一变化反映了
A.相关作物产生的先后 | B.南方经济的发展 |
C.农耕方式的变迁 | D.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
《论衡》中提道:“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 B.“靠天吃饭”的观念 |
C.“广种薄收”的弊端 | D.“地无遗利”的思想 |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贷賙(zhou,接济)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
A.租佃已经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
B.地主放弃了对佃户的控制 |
C.地主注意改善与佃户间的关系 |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
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
农业税 |
非农业税 |
997年 |
2408. 1 |
1567.7 |
1021年 |
2641. 2 |
3874.0 |
1077年 |
2021. 3 |
5117. 2 |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鉄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进步 | B.精耕细琢的需要 |
C.小农经济的阻碍 | D.耕牛的极度缺少 |
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
B.封闭的自然环境使专制的产生 |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
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
概念 |
理解 |
A |
重农抑商 |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
B |
实业救国 |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 |
C |
盐铁官营 |
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实行垄断 |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
诗句“帆樯北持湖湘蜀,楼橹南通岭海航”,这是翦伯赞对下列我国古代哪一项工程的赞颂( )
A.灵渠 | B.都江堰 |
C.郑国渠 | D.大运河 |
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百姓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了
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
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
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 |
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 |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