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中记载的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在此神农指出了(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
C.废除井田制的必要性 | D.自然经济的优越性 |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 )
①耕的是“王田”
②纺的是棉布
③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④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③ |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 |
B.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 |
C.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 |
D.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有制生活 |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
出土地点 |
陕西 |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
山东 |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
山西 |
平陆枣园 |
内蒙古 |
和林格尔 |
江苏 |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 | B.禁止土地买卖 |
C.实行土地国有化 | 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
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
B.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
C.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
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
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
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 |
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
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
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
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 |
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