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战国时期,推动秦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因素有(   )
①推广牛耕      ②修建都江堰      ③开凿灵渠       ④商鞅变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变易”的优良传统,起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其基本思想之一就是变化发展。……韩非把历史演变过程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以及当今之世几个阶段,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社会变革论断。…… 唐代的柳宗元不自觉地承担起封建社会前期历史变易观的总结工作,形成重“势”的历史发展观,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璐、柴文华《论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材料二 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始终未能摆脱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束缚,长期的小农生产和手工操作方式,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直观式经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注重思维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因此,中国古代的变易思想是建立在经验和直观的基础上,缺乏科学性,带有许多猜测的性质。
——赵璐《进化论与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
材料三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变易进化历史观,是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的一个中间环节。近代历史进化论的开创者是康有为。他的“三世”说(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历史进化论的理论体系,但它采取了传统经学的形式。严复的历史进化观则自觉地以达尔文进化论等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摆脱了传统经学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态。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鼓吹史学革命,把历史进化论进一步加以系统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封建旧史学,批判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论和其他非历史主义观点。
——邝柏林《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变易观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说明中国古代变易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中,既有灌溉功能,亦有军事需要的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熙末年,1711年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就让丁税固定了下来。康熙蠲免钱粮(免交赋税) “有一年蠲及数省者”或“一省连蠲数年者”,甚至有全国性的蠲免。史载,1691年与1703年康熙皇帝免除天下钱粮2759万多两。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间,政府蠲免钱粮共计545次,免除天下钱粮计银1.5亿两。
——《论康熙皇帝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再加上常年西北用兵,黄河泛滥成灾,造成了整个国库亏空甚多。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地权转移因土地买卖而加速。农村里分化出大批无业光丁。同时,人丁逃亡和丁役不均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雍正时,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实行“耗羡(官府在征收赋税时借口征收钱粮有损耗而额外加征)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发给官吏。
——《论雍正王朝经济改革的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康雍时期在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二者经济改革的落脚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二者在赋税改革上有何继承性?其主要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江西 B.苏州已经成为交通枢纽
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 D.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 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概念
理解
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B
实业救国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
C
盐铁官营
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实行垄断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之市,易木棉以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无顷刻闲。……田家收获输官偿债外,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
——天启《海盐县图经》卷四《方域篇》。
材料二 从60 年代开始,清政府……先后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较著名的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等。
——《中国全史》
材料三 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到二十五年六月,全国工业生产总增长率达40%。许多企业大获利润,如大中华火柴公司,民国二十三年、二十四年连续亏损,二十五年扭亏为盈,盈利84 万元。
——《中国全史》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明代生产方式出现怎样的新变化?
(2)材料二描述的是近代中国的哪一件事?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说明哪些因素推动了经济增长?这一经济增长趋势未能延续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研究表明,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小农土地所有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生产
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

A.自然经济深受火灾的危害 B.自然经济对自然的依赖性较强
C.自然经济具有不稳定性 D.自然经济具有比较稳定的特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家庭手工业、商业发展作为农业的辅助。从两宋开始,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具的发展变化

材料二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 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迁》)
分析比较北宋首都东京与唐朝首都长安(见下图),就可以发现唐宋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也可以从这个中原大都市中看到商业革命的现实状况。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先秦至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这些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及耕作方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宋时期农业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对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长安、北宋东京两城商业区分布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出能体现宋代出现“商业革命”的其他表现。(7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