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世界农业起源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即南亚、北美洲和西欧 |
B.东亚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而中心主要在中国 |
C.西亚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最早培植了水稻和小麦 |
D.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最早种植以南栗北稻为主,饲养以绵羊、山羊为主。 |
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
B.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
C.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
据下面表格推断正确的是( )
中历 |
公历 |
江南地区人口总数 |
西汉元始二年 |
2年 |
2 507 188 |
东汉永和五年 |
140年 |
6 294 801 |
唐天宝元年 |
742年 |
10 579 726 |
宋崇宁年间 |
1102~1106年 |
14 580 885 |
明洪武二十六年 |
1393年 |
35 987 111 |
A.东汉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安史之乱对南方人口影响甚微
C.玉米传入中国养活了众多人口
D.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推动南方人口增长
关于“五谷”,古代形成两种最主要的说法,较早的多指麻、黍、稷、麦、菽,后来则指稻、黍、稷、麦、菽。这一变化反映了
A.相关作物产生的先后 | B.南方经济的发展 |
C.农耕方式的变迁 | D.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
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唐时农作物平均每亩产量约1.5石,而宋代平均每亩产量约2石,比唐代高约30%。经济作物无论种茶、种棉、种植甘蔗、栽桑养蚕均产量高于唐,生产分工也很仔细。而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宋朝较唐朝农业更发达的原因主要
①宋朝政府注重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引进
②宋朝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工具的改进
③宋朝税收制度和土地制度的调整
④宋朝社会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苦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
C.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
D.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男”的写法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东汉《说文解字》
材料二 (商)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 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弇州山人四部稿》卷61《赠程君五十叙》
新安土硗狭,田蓄少,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阋家不惮为贾。
——《唐荆川文集》卷15《程少君行状》
材料四 不可否认,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以及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大包干、承包制改革之后,农村小农经济日益狭小,根本谈不上规模经济。不仅如此,原有集体经济也被削弱了,集体财产被分掉了,无法行使协调服务职能,使农业没能向专业化、社会化和农工商一体化转变……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规模经营,应将农业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阻止土地经营规模不断萎缩,最终使我国的农业实现规模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秦国呈现了怎样的人地矛盾?商鞅是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的?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何种经济现象?根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试从人地矛盾的角度指出解决的出路?
《论衡》中提道:“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 B.“靠天吃饭”的观念 |
C.“广种薄收”的弊端 | D.“地无遗利”的思想 |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
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
概念 |
理解 |
A |
重农抑商 |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
B |
实业救国 |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 |
C |
盐铁官营 |
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实行垄断 |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之市,易木棉以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无顷刻闲。……田家收获输官偿债外,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
——天启《海盐县图经》卷四《方域篇》。
材料二 从60 年代开始,清政府……先后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较著名的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等。
——《中国全史》
材料三 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到二十五年六月,全国工业生产总增长率达40%。许多企业大获利润,如大中华火柴公司,民国二十三年、二十四年连续亏损,二十五年扭亏为盈,盈利84 万元。
——《中国全史》
请回答:
(1)中国古代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明代生产方式出现怎样的新变化?
(2)材料二描述的是近代中国的哪一件事?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说明哪些因素推动了经济增长?这一经济增长趋势未能延续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有研究表明,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