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是土生之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 B.精耕细作 |
C.铁犁牛耕 | D.自给自足 |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所反映生产方式属于
A.劳动者集体劳动 |
B.小农经济 |
C.封建庄园经济 |
D.个体农业经济 |
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
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
D.个体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遭到破坏 |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贵族特权 |
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井田制基础 | 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 |
在苏北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的美景。此诗体现了( )
A.山水诗朴实恬淡的特点 | B.魏晋时期社会祥和安定 |
C.当时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 D.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下列哪种现象最能反映材料中观点( A)
A、男耕女织、分工明确 B、人们以麻布为主要衣料
C、中国古代经济比外国发达 D、小农经营、自给自足
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方式不同 | B.宗教信仰不同 |
C.生活习俗不同 | D.历史传统不同 |
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催生了大量的农学专著,下列对古代农学专著说法正确的是
A.秦代的《吕氏春秋》强调治国应当以农业为重 |
B.汉代的《四民月令》详述了农业种植的方法 |
C.元代王桢《农书》中记载了浇灌工具水排 |
D.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是古代农业的总结性专著 |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
“江南役重甲天下,(徐光启)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材料反映出
①赋役沉重 ②抑商政策削弱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科举免役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古人评价商鞅变法说,变法具有“禁游宦之民(指不守本业、游散求官的人)而显耕战之士”的作用。具有相应作用的措施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③“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④“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西汉时期103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74郡,以南有29郡;西晋时期162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86郡,以南有76郡。与这种变化相关的因素是
A.西晋的疆域比西汉疆域大 | B.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
C.南方的经济地位超过北方 | D.政治中心由北向南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