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
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
C.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 |
D.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 |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
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 |
古代,在众人议事的地方竖一块被称为诽木或谤木的木头,木头上面放一块横板,横板上用来书写诸如:对某人有意见,国家应该如何治理?这样做的目的是
A.分割权力 | B.出台法律 | C.选拔人才 | D.监督政府 |
台湾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与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B.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结合 |
C.宗法制与分封制有机结合 |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
中国古代长期稳定性引起来英国史学家汤因比的关注:“中国大一统的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此处所说的“精神文明”应该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 B.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 |
C.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 D.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