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
A.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 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
C.将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 | 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 |
《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年—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思潮 | B.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
C.宣传社会革命 | D.阐释新三民主义 |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 |
C.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 D.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
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大钊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 | B.《庶民的胜利》 |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阅读某书店一份售书广告:
本店售书目录 ①《共产党宣言》 ②《庶民的胜利》 ③《机器制造论》 ④《论法的精神》 …… 大同书店 1920年10月3日 |
广告所列书目中,可能在洋务运动时期成为畅销书的是其中哪一本?
A.① B.②
C.③ D.④
李明海认为: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后不久,前后不到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以下对新文化运动“早夭”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
B.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思想界的冲击 |
C.五四后政治斗争逐渐占据主流 |
D.自由主义早已不合时宜 |
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表明毛泽东在“行动上”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是
A.阅读了李大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 B.创建湖南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
C.与陈独秀等讨论马克思主义著作 | D.组织新民学会 |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l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①②③ | D. | ②③④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
B.在此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
C.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 |
D.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 |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没有搞清楚马克思是哪国人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最易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民族革命。”陈、瞿两人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 | B.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先后问题 | D.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问题 |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指出,“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C.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 |
D.八国联军侵华——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