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言论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物各竞存,最宜者立,动植如是,政教也如是也
②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①② | C.④①③② | D.④①②③ |
2009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下列关于近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李大钊、陈独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③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
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19年l2月陈独秀在《实行民治的基础》中写道:“我们现在要实行民治主义,是应当拿英美做榜样。”l920年9月他在《谈政治》中提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的地位,德莫克拉西(民主)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的专有物。"这表明陈独秀
A.坚持资产阶级民主派立场 | B.成为五四运动领导人 |
C.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 D.倡导成立中国共产党 |
观察下面一段文字内容,其创作背景是: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 摘自:《红色中华》――民国7年――刘大白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B.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
C.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 | D.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则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这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 B.洪仁玕 、康有为 |
C.康有为、孙中山 | D.孙中山、陈独秀 |
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
A.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 |
下列纲领与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是
①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奋斗目标
②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抗战期间毛泽东的持久战策略
④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古代以奴隶为财产的市民国家,中世纪以农奴为财产的封建诸侯国家,近代以劳动者为财产的资本家国家,都是所有者的国家。这种国家的政治、法律,都是掠夺底工具……”。持上述观点的应当是
A.康有为 | B.孙中山 | C.胡适 | D.陈独秀 |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纸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
A.《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 | B.工农运动的发展 |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这种“潮流”是指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社会主义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马克思主义传播 |
1933年7月《申报月刊》掀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以下对这种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普遍想法 |
B.当时知识界对“非资本主义”前途和社会主义倾向己有明显的增长 |
C.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
D.这是后来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依据 |
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B.《敬告青年》 |
C.《庶民的胜利》 |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如果请你为下列历史图片拟写一历史主旨,你会选择哪一标题( )
A.抗争——摆脱外来殖民侵略 | B.屈辱——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
C.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 D.复兴——中华民族步步崛起 |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