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后的“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焦点是
A.要不要反对封建思想 |
B.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 |
C.要不要解决现实的问题 |
D.中国要不要改革 |
在中国近代史上他们分别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其代表性著作或作品分别是
A.《四洲志》《瀛环志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B.《原道救世歌》《康车酋纪行》《法俄革命之比较》 |
C.《康车酋纪行》《瀛环志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D.《瀛环志略》《康牺纪行》《法俄革命之比较》 |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两位人物影响最大,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此人是:
A.孙中山 | B.陈独秀 |
C.李大钊 | D.毛泽东 |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错误实质是
A.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张 |
B.宣传非马克思主义 |
C.把冒牌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
D.把社会主义污蔑为“伪说”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有
①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②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③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④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论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问题”与“主义”之争要不要
A.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 B.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 |
C.多谈些理想的主义 | D.用理想的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
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文中论述了法国革命和俄国革命的区别,这里的俄国革命指的是
A.二月革命 | B.苏联建立 |
C.十月革命 | D.“四月提纲”的发表 |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的下列思潮,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先后顺序是①民主与科学②“中体西用”③君主立宪 ④马克思主义
A.②①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②③①④ | D.④③①②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 B.工农运动的发展 |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
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你认为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应是
A陈独秀 B 蔡元培 C 胡适 D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④共产国际的帮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马克思主义自身具有无与伦比的科学性
B,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
C,先进知识分子勇于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D.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
①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展开斗争
④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