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l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①②③ | D. | ②③④ |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指出,“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C.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 |
D.八国联军侵华——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
究竟是以新文化运动还是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史学界曾经为此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下列观点中有利于以新文化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有
①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
②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成为其内容之一
③有利于中国近代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④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这段对新文化运动的评述表明
A.中国社会思想界异常复杂 |
B.新旧思想之间斗争激烈 |
C.陈独秀与胡适之间矛盾很深 |
D.不同派别之间存在分歧和矛盾 |
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探索与抗争的过程中,青年学生逐渐成为探索与抗争的主要力量之一,如l920年6月20日,跃沙师范的学生捣毁了长沙城隍庙的神像,学生的这一举动主要受哪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运动 |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以下选项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有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到,从1 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发展态势的是
A.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言论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物各竞存,最宜者立,动植如是,政教也如是也
②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①② | C.④①③② | D.④①②③ |
1919年l2月陈独秀在《实行民治的基础》中写道:“我们现在要实行民治主义,是应当拿英美做榜样。”l920年9月他在《谈政治》中提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的地位,德莫克拉西(民主)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的专有物。"这表明陈独秀
A.坚持资产阶级民主派立场 | B.成为五四运动领导人 |
C.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 D.倡导成立中国共产党 |
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则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这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玕 | B.洪仁玕 、康有为 |
C.康有为、孙中山 | D.孙中山、陈独秀 |
下列纲领与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是
①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奋斗目标
②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抗战期间毛泽东的持久战策略
④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古代以奴隶为财产的市民国家,中世纪以农奴为财产的封建诸侯国家,近代以劳动者为财产的资本家国家,都是所有者的国家。这种国家的政治、法律,都是掠夺底工具……”。持上述观点的应当是
A.康有为 | B.孙中山 | C.胡适 | D.陈独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