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刘大自在民国七年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
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
“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材料是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位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个历史人物最可能是
A.陈独秀 | B.蔡元培 | C.李大钊 | D.胡适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主要是在
A.戊戌变法后 | B.辛亥革命后 | C.国民革命后 | D.五四运动后 |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兄弟。”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信息是
A.五四爱国运动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C.毛泽东思想诞生 | D.中国共产党诞生 |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
孙中山在评价马克思时说:“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如《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此本。”以上材料说明了
A.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反响 |
C.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 | D.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 |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
①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展开斗争④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李大钊是中国( )
①第一个歌颂十月革命的人 ②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 ③第一个推动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的人 ④第一个组织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人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强大潮流。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其突出特点是( )
A.与中国工人运动密切结合 |
B.由先进的知识分子传播 |
C.由俄国传入中国 |
D.为无产阶级所接受 |
中国在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思想潮流更迭快,冲突激烈,说明( )
①中国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政治力量 ②中国人民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救国真理
③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国内政治统治黑暗 ④这些思想潮流对于中国的现实都有局限性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种政治思想潮流跌宕起伏,演绎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
历史。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哪几股进步潮流并举例说明其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同时并存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这一时期中国革命运动主要是在哪种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