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3)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
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展开的同时,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也在潜滋暗长,然而中西方历史发展轨迹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 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梨洲”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分析启蒙运动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代以上之法,固未尝为一己而立,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
材料二 自由和平等的理论是卢梭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学说的核心就在于此。在卢梭心中,自由和平等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两个终极目标,是历史运动的理想终点。在他关于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中,包含着许多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成了卢梭与其他社会契约论者的重要分水岭。
——赵林《浪漫之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代之法”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梭思想的独特之处。(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卢梭思想实施的结果及其成因。(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 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故谓人有男女之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藏书》《焚书》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或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史在西方现代化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李贽和孟德斯鸠的基本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与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在内容与实质上有何不同?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 14—16世纪,在意大利由市政当局或宫廷开办的,不受教会控制的学校中,最为著名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和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维多里诺及其“快乐之家”》
材料三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一一即使他们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他们也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同样……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需要解决,而这些无知的选民是无力回答、无力解决的,迅速发展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
——摘自《近代英国教育》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人才观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盂都亚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指出英国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自由就是试着去做人的意志绝对必然要求的事情的那种权利。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而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而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而并非专指一个国家内负责行政事务的当局。
材料二 卢梭认为,私有制产生以前,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私有制产生之后,贫富分化,人类就进入了不平等的文明社会。
人类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私有财产产生,出现了贫富的不平等。富人为维护财产就欺骗穷人订立契约,制定法律。第二阶段,为确保富人的私有财产,设立了强有力的政府权力机构,确认强者对弱者的统治。第三阶段,政府机构蜕化,政府的权力变成专制权力,出现封建暴君的专横统治,使不平等发展到顶点。是封建暴君的野蛮统治破坏了天赋人权,民众对剥削他们自由、平等权的暴君,有权用暴力恢复天赋之人权,实现自由、平等。
卢梭认为推翻专制暴君是天经地义的,他说:“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卢梭从阐述不平等的起源中引出了下述革命的结论:民众有权以暴力推翻暴政。
(1)伏尔泰和卢梭各从哪个角度论述了自由、平等的观念?
(2)伏尔泰认为在自由、平等的问题上政府的职能是什么?
(3)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说卢梭的观点更为激进?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考验一切世俗的命题,直至真善美的概念水落石出,从而为个人行为提供真实可靠的指导。……结果却是将他自己置于了城邦及其人民的对立面。
──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
材料二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说“复生”和“新生”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种思想解放潮流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一场重大社会变革的到来,而且这种潮流还会冲破地域的限制,对东西方社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18世纪至19世纪末,受启蒙思想影响,欧美地区和中国发生了哪些政治变革?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2)归纳材料二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还是一个年轻人时,苏格拉底……从自然科学和宇宙哲学转向伦理学和逻辑学。……正如3个世纪后西塞罗所宣称的,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植入城市和人们的家里,迫使哲学思考人生与道德,善与恶”。
——塔纳新《西方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对哲学所做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6分)
材料二
(2)材料二的圣母像中,哪幅作品最有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文艺复兴时期出现此类艺术作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分析启蒙运动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中国正加速勾绘“文化兴国”战略蓝图,是今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般被公认为纯粹的基督教文明的产物,没有利用过也无须利用任何来自其他文明的精神资源。按此逻辑,启蒙运动所构想出的包括现代民主政治在内的全部现代性,乃至建筑在启蒙原则基础之上的整个现代文明,也都被看成了纯粹的西方性和西方文明。
——摘编自马克思《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是走着一条与古代迥然不同的道路。面对着与枪炮特权一齐涌进国门的西方文化,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有识之士,是继承了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优良传统,怀抱图强雪耻之心,自觉地走上了融合中西文化之路。他们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者与铺路者。而掌握重权的满清统治者,则为了维持其原有的统治秩序,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在屡遭外力冲击和内部抗争后,才逐渐开启了对外正常交流之门。他们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禁阻者与设障者。
——《浅谈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1)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已学知识指出其依据。
(3)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其成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变化。(6分)
(2)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6分)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 在17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起被称为17世纪的“双元革命”。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科学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是什么?科学革命如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大破大立”的。启蒙运动的“创新”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3)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
学者林贤治说:“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
——[奥]斯蒡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材料三 鲁迅指出:“现在有一群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讲鬼话,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人的对头。”
——邱若宏《论五四时期人文思想家的科学启蒙》
请回答:
(1)李贽和路德这两位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都被称为“异端”。依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他们的“异端”思想和矛头指向。
(2)为什么李贽的“异端”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影响不大?
(3)材料三中“讲鬼话的人”指哪些人?“讲鬼话人的对头”指哪一派别?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异端思想的认识。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 在17世纪取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起被称为17世纪的“双元革命”。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知识,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试对这股新思想进行分析评价。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科学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是什么?科学革命如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大破大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