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学贯中西,兼通文理,纵晓古今。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王道等普世观念,同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民主、法治、科学等普世精神,进行融合,而创造出三民主义学说。他不仅包容兼通东西方文化,还能与时俱进。当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他又吸纳部分马克思主义,称自己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摘自朱相远《辛亥百年的主航道》
材料二 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有何发展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
材料三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材料五
(1)材料一中的A、B、C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2)材料二图中所示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思想理论?这一思想理论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主进程起了巨大作用,请概述其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
(4)材料四描述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哪一革命理论的实践?列举毛泽东集中阐述这一理论的三篇重要文章。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其实,那个时候,自强一词应有两重含义。一就阶级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四 学习和创新有机结合中共堪称典范。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2010年12月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世纪60年代寻求“王朝的自我振兴”和“自我图强”的事件及该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对自己革命思想进行了怎样的创新? (2分)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成果各是什么? (2分) 文中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哪些成果? (3分)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以来东西方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盛顿传》
材料二 瑞士为行使直接民权的国家,法国则为间接民权国家。全世界中行使直接民权的,以瑞士为第一,民权发达已臻极至,国内政治及民族的结合与美国大致相同,真是我们一极好的先例。
——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旨》
材料三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重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独立之初的美国面临怎样政治局面?美国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美、法民主政治的看法。他是如何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推进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差异。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农民问题、土地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不准买卖。
——节选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和《魏书•食货志》
自此便出现了如北魏·杨炫之在《洛阳伽蓝记》中所述“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该土地制度推行的背景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1921年发表)里这样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2)作品中赵秀才和假洋鬼子认为革命仅仅是把写有皇帝万岁的龙牌砸掉,而其他均不知名目。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从孙中山阐发的民生主义角度来分析个中原因。在国民革命时期,有怎样的发展?
材料三 电影《活着》,主人公福贵因好赌将地产和房产输给了狡诈的龙二,后龙二被枪毙,福贵吓得尿了裤子。福贵感叹道: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所言“兵民是战争胜利之本”的涵义。
(4)社会主义苏联在其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各项关于农业和土地的政策,请逐一列举并分析积极作用。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传承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12年11月15日以来,除了在毛泽东、邓小平诞辰纪念座谈会上大量引用两位前领导人的话语,习近平在所有讲话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源自儒学经典的名言。其中,他引用《论语》36次、《孟子》10次,引用《礼记》《尚书》《荀子》也均超过5次。
——腾讯时政新闻
(1)两千年来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与精神支柱,分析其原因并阐释儒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材料二 人民儒学并不主张人民主权论,而主张“民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所有人共同治理天下。人民就是所有人,人民共同治理天下,这是天赋之义。天下人都是人民,其内部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差别,但万民一体,天下一家。
——秋风《必须在学术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儒学从创立开始就一直注重“返本开新”,简述春秋以来到近代中国人对“民本”思想的发展。
材料三 对待传统文化的政策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传统文化中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糟粕,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必须否定和抛弃。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优秀的思想资源,改造和重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适应中国的现代化。
(3)据材料三概括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材料二 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而握朝廷之权者,则事务所之总办也。国家如一村市,朝廷则村市之会馆;而握朝廷之权者,则会馆之值理也。两者性质不同,而其大小轻重自不可相越。故法王路易十四“朕即国家也”一语,至今以为大逆不道,欧美五尺童子闻之莫不唾骂焉。夫国之不可以无朝廷,固也,故常推爱国之心以爱及朝廷,是亦爱人及屋爱屋及乌之意云尔。若夫以乌为屋也,以屋为人也,以爱屋爱乌为即爱人也,浸假爱乌而忘其屋,爱屋而忘其人也,欲不为之病狂,不可得也。固有国家思想者,亦爱朝廷。而爱朝廷者未必皆有国家思想。朝廷由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蠢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摘自梁启超1902年《新民说·论国家思想》
材料三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三、其次为民权。故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行使其复决权。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孙中山,民国十三年四月十二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的概括梁启超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依据材料三,指出《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有体现了哪些启蒙思想?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历史上“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
视角一 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视角二 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
材料二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6分)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
视角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2)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三、四,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新三民主义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内涵?
视角四 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理念
材料五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3)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起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的侧重点则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材料二 突破与创新
在民主政制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交付给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在他看来,民主制可以使人人平等,人们可以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 联系与区别
民本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不仅有着实质性的区别,而且从根本上是正相对立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家往往在强调“民本”的同时,又强调“君主”。因此,就其思想实质而言,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者同时也是君主主义者。
------俞可平《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至于民主共和之新政体,以理论言之,与我先民以往政治理论及政制精神靡(无,没有)不合。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原因。
(2)材料二在“民”的认识上有何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宾诺莎的思想在18世纪晚期的美国是如何体现的?
(3)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其中民本和民主思潮的“实质性的区别”,选择材料三中的任一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而小儒规规焉(规规焉:浅薄拘束)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指天地间君主主宰臣民、臣民效忠君主之伦理关系,是绝对的),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
材料二 严复:“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自秦以来,为中国之君者,皆其尤强梗者也,最能欺夺者也”。 “然则及今而弃吾君臣可乎?曰是大不可。何则?其时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彼西洋之善国且不能,而况中国乎?”
材料三 孙中山:“目前中国的制度以及现今的政府绝不可能有什么改革,也不会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不仅共和政体完全适合于中国,而且苟有豪杰之士起而倒清虏之政府,代敷善政,约法三章,慰其饥渴,庶爱国之士可以奋进,进取之气可以振起也。”
材料四 陈独秀:“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黄宗羲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政治主张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严复的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的政治主张。
(4)与材料二和三相比,陈独秀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有何进步?这表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深化?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数千年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就可能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以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来说是政治革命,……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来说,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某报刊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 “……我们说的中国革命高潮的快要到来,绝不是有些人所谓‘有到来的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骚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搞市场经济。”“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推倒清政府”体现了当时的世界潮流是什么?上述成果的取得是在哪一思想指导下取得的?这一思想后来又有什么发展,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由此,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及其正确理论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邓小平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4)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说明中国先进人物在领导中国革命或建设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城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什么样的核心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
发表日期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1984年6月 |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
1985年10月 |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1992年1月、2月 |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 员 |
占全国人 口 |
占国民 收 入 |
年 代 |
穷 人 数 目 |
年 代 |
工人工 资下降 |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
2% |
36.5% |
1855年 |
85(万) |
1857年 |
15—20% |
1856年 |
87(万) |
|||||
普 通 群 众 |
80%上 |
40% |
1863年 |
109(万) |
1866—1867年 |
10—20% |
1866年 |
130(万) |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四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险。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
(1)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2)结合材料一、三,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