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是
A.全面学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 B.仿效物质文明,排斥政治制度 |
C.重视政治文明,忽略物质文明 | D.照搬物质文明,选用政治文明 |
下列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目标一致 |
D.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来的 |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因为①包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②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④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出的“办法”主要是指 ( )
A.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 B.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创立民国” |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 D.“天下为公” |
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有了明显的反帝内容 |
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
C.最终归宿是社会主义 |
D.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人民革命、世界革命相结合 |
1920年ll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人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
C.实现民主政治 |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
C.民族主义,民 生主义 |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
毛泽东曾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在此,毛泽东着重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 )
A.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 | B.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 |
C.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
“只有新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纲基本上相同,才是中国今日之必须”。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A.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
D.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中形成的 |
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 B.民权主义思想 |
C.民生主义思想 | D.实业救国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