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其内容已不包括( )
A.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 | B.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
C.强调各民族的平等与自决 | D.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
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平均地权 ③反对民族压迫 ④节制资本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 (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节制资本 |
C.打倒列强,除军阀 | D.平均地权 |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
A.李鸿章 | B.康有为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
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为( )
A.清王朝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
B.鉴于维新改良失败的教训 |
C.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经验 |
D.国内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尖锐 |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
A.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 B.完全接受中共的革命主张 |
C.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 D.认为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 |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的真实用意是:
A.通过重视经济权益争取民族独立 |
B.发展国有经济,抵御外国经济侵略 |
C.通过国家垄断发展民族经济 |
D.促进社会公平,消弭社会革命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
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主主义 | D.民生主义 |
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特点( )
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 |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
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 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材料表明
A.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实现工业化 |
B.孙中山主张民生革命 |
C.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 |
D.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晚清世界历史教育教科书《万国历史》,有意删减或修改了原著中的某些词句,如将“以固人民之自由及平等之权利”删掉、将“法兰西革命”改为“法兰西变乱”、“革命时代”改为“旧学改革时代”等。晚晴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促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 | B.压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
C.宣传救亡图存爱国理念 | D.探索西方国家富强奥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