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下列有关历史史实的先后排序应该是
①《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
②教育“三个面向”的提出
③“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②③①④ | D.④③②① |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这则材料的历史背景是
A.平反昭雪工作已在全国展开 | B.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局面结束 |
C.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 | D.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 |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
A.基础相当薄弱 | B.照搬苏联经验 |
C.强调政治导向 | D.发展急于求成 |
下图“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 )
A.扫盲工作 |
B.普及义务教育 |
C.加强中等教育 |
D.发展高等教育 |
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今日关注》栏目组曾邀请中国新闻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刘北宪担任节目嘉宾,他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高考前在北京新华印刷厂当泥瓦工,他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A.新中国成立 |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C.恢复高考制度 |
D.实施义务教育 |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
时间 |
1977年 |
1979年 |
1984年 |
1988年 |
2008年 |
2011年 |
录取率% |
4.8 |
6.1 |
28.7 |
24.6 |
57 |
72.3 |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
阅读下图所示材料,从中可以获悉当时:
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全国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
妇女的社会地位获得提升
三结合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
从媒体公布的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总理的简历中了解到,他从合肥八中毕业后,参加了“文革”后第一次高考,并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其时代背景是( )
A.邓小平复出后力抓教育工作 | B.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
C.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 “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据此可知这个决定是
A.实行改革开放 | B.推行“双百”方针 |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D.推行扫盲教育 |
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抉择是( )
A.提出“双百”方针 |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 | 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 B.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 D.确立教育“三个面向”思想 |
新中国确立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学校向人民大众敞开 |
B.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
C.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 |
D.教育要为政治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