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经过审查可以宣布国会的立法违宪,可以宣布总统或政府行为违宪。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根据现行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美国总统任期4年,可以连任一届。法律上说总统由选举人团于选举年12月“间接选举”产生,但选举人投票意向由选民事先决定,绝大多数州和首都实行“胜者全得”制度。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等
材料二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审判机构,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的9名终身法官组成,其判例对全国有约束力,享有特殊的司法审查权,即有权通过具体案例宣布联邦或各州的法律是否违宪。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只要忠于职守,可终身任职。终身制可以保证法官不受来自行政机构的压力,确保司法不偏不倚,当政府成为诉讼一方当事人时,法官也不用违背法律与良心作出有利于政府的裁决。
因为在该部门任职是终身的,所以必然很快消除对任命他们的权力的一切依赖思想。因此,虽然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是由参议院提名及同意,总统任命的,但一旦这些被提名人当上终身制的法官,他们就无需再服从其原先的政党、总统、参议院的意志来审判。
——摘编自庄崴《论美国宪法的特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总统与最高法院之间的关系,并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指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与美国总统的不同之处。
材料一:一个关于“巴黎和会”的课本剧中设计了五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①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听我的。②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 ③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④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⑤老兄,你占的便宜够多了,悠着点儿吧。
(1)材料一中的前四句话依次是哪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 第五句话很可能发生在哪几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交谈的过程中? 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存在着哪些矛盾?
材料二:这幅漫画刊登在 1921 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的漫画中怪兽和猎物分别指的是哪两方? 这幅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3)列宁指的两个大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太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
——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三个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8分》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
(3)材料三中,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都开始自觉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时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关注“人”方面,提出过哪些民本思想?
(2)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从政策措施、思想方面举例说明。
(3)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人不断解放竹的过程。到18世纪末时,人类为解放自身(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等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4)中国近现代史上,为了人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各阶层做了哪些努力?
(5)从历史的角度看,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惨痛灾难,而欧洲人致力联合、追求和平的努力从未止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漫画于1919年在英国出版
材料二 以下漫画于1949年由苏联出版,反映漫画作者对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的看法。
材料三 1929年法国总理白里安向国际联盟大会提出《关于建立欧洲联邦同盟的备忘录》,即白里安计划。白里安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欧洲联邦同盟”,但它不是一个超国家组织。白里安计划认为“因为在经济团结上面取得进步的一切可能性纯粹都是由安全问题所决定的,而安全问题本身又和政治团结实现的程度紧密相连。所以应该首先在政治上做出建设性的努力, 使欧洲形成一个有机结构。”白里安计划中,设计者以大量的笔墨来规定欧洲联盟与国际联盟的关系。
1950年法国总理舒曼提出关于在欧洲建立煤钢共同体的合作计划,即舒曼计划。舒曼计划的目标是建立欧洲联邦,这个联邦具有超国家的性质,它将首先在一个关键领域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一个欧洲联邦。舒曼计划中未有对欧洲联邦与联合国的关系做任何的论述。
——摘编自叶林、侯毅《白里安计划与舒曼计划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哪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美三国对被紧握男子的具体态度有何不同?
(2)材料一的漫画作者对图中被紧握的男子持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漫画作者说明理由。
(3)你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受助国家是否同意材料二中漫画作者的看法?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提示:必须先表明看法,再说明理由,否则不给分)
(4)依据材料三,指出白里安计划和舒曼计划的主要不同。
文化全球化强调文化在多元基础上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说“中国人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生活必须的技艺等方面已臻完美境地。”
材料二 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往中,会经历民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内卷化”即修正或改造的过程。
——据江宁康《文化全球化一个需要探讨的命题》
材料三 未来全球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各文明根本的文化差别,世界变小后人与人交互频繁,不同文化特色的互动增加激发了文化差别感觉和敌意,西方经济霸权地位影响下的文化模仿与归根,文化发展的排他性和独立性,这导致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
——据黄皖毅、邵鹏《国外文化全球化研究述评》
(1)结合明清历史,列举当时伏尔泰认为“中国经济已臻完美”的史实。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对外来文化“内卷化”的主要历程。
(3)据材料三, 概括指出20世纪以来冲突“避无可避”的原因。
(4)综合以上问题,针对文化全球化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013-2014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
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材料一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此外,在富者或大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享有安全,而且随时都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在各种行业上,压迫贫者,必然使富者的垄断成为制度。富者垄断行业,就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1)亚当·斯密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持什么观点?据材料一归纳其所持观点的原因?
材料二 纽伦堡的一个制针匠可能要依次完成20种操作,而在英国,将近20个制针匠同时进行工作,每一个人只从事一种操作,后来,这20种操作根据经验又进一步划分、孤立,并独立化为各个工人的专门职能。……不同的阶段过程由时间上的顺序进行变成了空间上的并存。因此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提供更多的成品。
——选自《资本论》第十二章
部分国家颁布专利法和成立证券交易所的时间表
项 目 |
荷兰 |
英国 |
美 国 |
日 本 |
颁布专利法的时间 |
17世纪初 |
1624年 |
1790年 |
1826生 |
成立证券交易所时间 |
1609年(阿姆斯特丹) |
1698年 |
1792(纽约) |
1878年(东京) |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西欧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工业革命的发生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论证。
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家庭主妇角色,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
材料二 近代不同时期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简表:
材料三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 |
会议 |
与会女性比例 |
1949年 |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
10.4% |
1954年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1.9% |
1959年 |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2.3%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女性被定格为“家庭主妇角色”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扼要归纳中国近代女性角色定位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呈现怎样的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经济原因。
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进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社会是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律,全书30卷460条,分为名例律、吏律、户律等七律,具体内容如下
结构 |
主 要 内 容 |
备 注 |
名例 |
刑名和法例的简称,为以下吏、户、礼、兵、刑、工六律的总纲,共 1卷47条,包括五刑、十恶、八议、自首、并合论罪等。 |
《大明律》把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定为十恶”,凡犯十恶”之条者皆从重治罪,并且遇赦不赦。 |
吏律 |
有关官吏公务的法规,分《职制》与《公式》两卷共33条。《职制》是关于官吏职司的规定,《公式》是官吏应遵循的办事规程。 |
|
户律 |
共7卷95条,规定户役、田宅、婚姻、仓库、课程(犯私盐、私茶、私矾及匿税)、钱债(债务、据别人寄存财物为己有、非法取得遗失物品)、市廛(市场管理)等。 |
|
礼律 |
关于违反礼制的刑罚规定。分《祭祀》、《仪制》两卷,共26条。 |
|
兵律 |
有关兵事的条款,共5卷75条。 |
|
刑律 |
关于各篇以外的刑事犯罪的处罚以及诉讼、捕亡、 断狱原则及制度的规定。共11卷171条。 |
|
工律 |
有关工程方面的条款,分《营造》与《河防》两卷,共13条。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明律》内容的主要特点,并据此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
第1条包括10节,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其职权。
第2条包括4节,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
第3条包括3节,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其职权。
第4条包括4节,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力。
第5条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
第6条主要是规定联邦宪法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均必须遵守。
第7条规定宪法经9个州批准后生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民主政治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相比,在形式上与地域上有何创新之处?概括指出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方式,并指出其确立的主要意义。
材料三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3)材料三中约翰·奈斯比特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成果简要说明作者的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议会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了一座政党机器,多数党和政府休戚与共,相互依赖,这种依赖使政府变得强大,而反对党和议会整体的虚弱则制度化了……另一方面反对党在党派利益的驱动下,经常会出现不当反对的现象。在许多情况下,反对党的许多修改案的目的不是把法案变得更可接受,而是把政府变得难以接受。
——洪永珊《英国议会史话》
材料二 彼自立国以来,凡一国之赏罚、禁令,咸于民定其议,而后择人以守之。未有统领,先有国法。法也者,民心之公也。统领限年而易,殆如中国之命吏,虽有善者,终未尝以人变法。即不能据而不退,又不能举以自代。其举其退,一公之民。
——梁廷枬《海国四说·合省国说》(1846年)
材料三 1927年至1949年,这一阶段对监督权利规定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涉及到《太原约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在监督官吏的机构设置上,有广州国民政府的监察院和惩吏院、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院、行政法院。其时,国家赔偿制度开始起步,地方自治、冤狱赔偿运动对人民监督权利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南京国民政府的以党治国、一党专政窒息了监督权利的发展空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予以保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如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的控告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专门监督机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
——于洪生《权力监督——中国政治体制运行的调控机制》
(1)根据材料一,评价近代英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廷枬眼中美国政府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比较近代国民政府与中共监督制度的异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钦定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1711—1799)亲自组织编撰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
狄德罗(1713—1784)
图2 狄德罗和《百科全书》编撰者构成了百科全书派,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典籍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法比较。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绘制的一幅卡通画——《要么联合,要么死亡》。它流传极为广泛,并在独立战争时期、邦联时期等不同的历史阶段,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含意,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的政治状况。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各州代表在费城集会,经过4个月的闭门讨论,起草制定出一部崭新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截至1788年6月,这部宪法经9个州批准而正式生效,时至今日,它虽然历经200多年,但仍是美国的根本大法。
——美国1787年宪法影印件
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的卡通画在邦联时期被赋予了怎样的含意?为什么?
(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87年宪法的主要创举,并结合材料二说明其历史地位。
(3)综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三中“最大的困难”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1年通过的《邦联条例》建立了一个州的联盟,定名为“美利坚合众国”,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机构。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以违抗邦联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材料三
材料四 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议会可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连任。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它给美国带来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材料一 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文化价值、社会制度等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有哪些?
(4)有人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请从价值观念和体制构建两个方面说明这一观点。
(5)对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主要靠公民社会力量还是国家政府力量,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