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69年勃兰特出任新一届联郑德国政府总理。勃兰特一上台就全面推行其早先酝酿的新东方政策……在加强与西方联盟保持紧密联系的同时……改善和发展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关系;承认两个德国并存的局面,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终解决。
新东方政策的提出是与当时国际局势和西德自身情况密切相关的……把德国问题的解决完全寄希望于西方盟国的做法越来越不符合现实了,西德必须在政策上作出改变,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才能有所作为。……五六十年代……欧共体的建立表明了西欧各国通过联合自强抵制美苏称霸的努力,西方阵营已走向分化。与此同时,东方阵营也出现了对苏联霸权挑战的事件,如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西德力图在国际上孤立东德的“哈尔斯坦主义”处处碰壁,结果反而孤立了自己。尽管承认东德在表面上使两德的分裂固定化,但实际上有利于克服两个德国互相对立和疏远的状况,必然加深民族间的联系和民族认同感,为日后德国的重新统一积聚条件。……经过20年的发展,战后的西德已经成长为“经济巨人”····一方面,它需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东欧无疑具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在政治上,西德也有了更大的诉求,期望能独立自主的参与世界事务。为此,它也必须改变同东欧国家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勃兰特提出“新东方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东方政策”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中日关系大事记》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据材料,概括国际联盟提出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
(2)试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核武器的产生有利于实现和平 |
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打破 |
C.美苏核竞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
D.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它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
材料二 1951年9月4日,美国召集了许多同盟国在旧金山召开了与日媾和会议,朝鲜、中国没有受到邀请。南斯拉夫、印度、缅甸受到邀请但拒绝参加会议。与会的48个同盟国于8日签署了《与日媾和条约》,即《旧金山和约》。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在和约签订的当天,美国与日本还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参加会议的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反对条约的内容,拒绝签字;越南、朝鲜、蒙古宣布不承认该条约;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也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合法性。
——以上材料均出自《世界现代史》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政府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理由。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影响。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真正……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二 我们在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战斗组织——“民族之矛”,纯属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进行武装斗争的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了。……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南非)曼德拉的出狱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路德•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主要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气候的变化给世界经济的发展,甚至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对气候变化所承担的责任存在较大的争议。有人认为欧美发达国家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也有人认为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迅速增长,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运用世界近现代的史实阐述你对世界气候变化责任问题的主张,并指出当前解决世界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1974年6月26日,欧洲共同体八国(爱尔兰除外)和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签署了《北大西洋关系宣言》,除美国重申对保卫北大西洋地区的义务外,宣言强调了“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以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材料表明,西欧对欧美关系有了新的定位,这主要表现在
A.摆脱西欧防务对美国的依赖 |
B.谋求西欧政治外交上的自主 |
C.实施不同于美国的东欧政策 |
D.加强欧共体内部的政治联盟 |
下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
C.冷战全面结束 |
D.美苏结盟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 |
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 )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 B.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 |
C.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 | 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 |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
B.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
C.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
D.和平与发展,紧张与动荡成为国际形势的一种特点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罗斯福的中国大国地位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国际关系理念——集体安全的思想,……与威尔逊国际联盟不同的是,罗斯福倡导的联合国是以“警察委员会”作为支柱,他设想把世界划分为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大国维持秩序,这些大国在本地区具有特殊的权利和责任。……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中国在亚洲,尤其在远东地区发挥作用,而有关全球性的和平和安全问题,四大国将共同协商解决,这就是罗斯福的“四警”制思想。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材料二 依照罗斯福的对华军事思想,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不仅是战时的需要,也是维持战后亚洲和平与安全的需要。由于中国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性,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将不仅为反日本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也将因此崛起为一个军事强国,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屏障。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罗斯福在“集体安全”上的主张及其实现的途径 。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罗斯福扶植中国“大国地位”的表现。
【选修——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网联合国年5月5日电(记者倪红梅史霄萌)联合国5日举行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特别大会,纪念大会在联合国大会厅举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这场战争也给世界人民留下了重要启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说,我们强调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只有牢记战争的惨痛,才能珍惜和平的宝贵。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真正开创未来,实现《联合国宪章》中“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的宗旨。
材料二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在发言时回顾了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历史。他随后说,战争不仅限于欧洲,在东方也发生了残酷的战争,持续至1945年9月,给中国等众多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鲍尔说,在我们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的今天,这场战争造成的损失依然令人难以置信。无数勇敢和牺牲才使人类重新获得应有的权利。欧盟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托马斯·迈尔-哈廷在发言时缅怀二战受害者,感谢全世界为二战胜利献出生命的人们。他强调,纪念活动应促使我们在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方面加倍努力。欧盟及其成员国将坚守《联合国宪章》的核心原则。
材料三 德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哈拉尔德·布劳恩说,在联合国大会厅里,我们德国人今天谦卑地低下头,缅怀数以百万计的二战受害者。德国已经承认对二战罪行负有责任。这份责任我们会永远承担。至今,我们仍为我们所受到的宽恕感到惭愧和感激。他表示,德国有责任加强和巩固国际秩序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相比之下,日本常驻联合国代表吉川元伟在发言时只是说:“我们的行为给亚洲国家的人民带来了痛苦。我们决不能对此视而不见。”之后,他则大谈日本“对国际和平与繁荣所作贡献、对联合国的支持”。《读卖新闻》的社论以“今年,也迎来了终战之日”为开头,强调为了维持和平,使得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最小化,日本务必加强日美同盟与国际协调,也肯定了7月份安倍内阁通过的集体自卫权的部分实施。“重要的是,日本今后坚守了让美国方面感到值得信任、值得保护的国家地位”。
——联合国纪念二战受害者中方代表强调历史非延续仇恨
2015-05-06•来源: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5月5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在京表示,坚决反对任何美化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侵略的行径,坚决反对任何篡改历史的图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复杂深刻的变化。程国平称,局部动荡和战乱仍未平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势头上升,新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有所抬头,否认、歪曲二战历史的行径和图谋仍然存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任重道远。程国平强调,各国只有充分照顾彼此关切,不断寻找和扩大利益共同点,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威胁与挑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与此同时,中俄是合作共赢的践行者。他表示,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从国际形势发展大势出发,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和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基础上,建立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国家关系,进而建立起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程国平表示,当前,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入新阶段,树立了大国、邻国之间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强大正能量。
——中俄纪念二战有何深意?外交部副部长详解第一财经日报2015-05-06
(1)材料一、二、三表明了世界上主要大国对二战不同反思,其中日本的反思与同样是二战的发动国及战败国的德国有所不同,请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此不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在当今的情况下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文明导致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近代自然科学需要对自然现象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这种分析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毫无疑问对于科学的发展和学科的分工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种思维方法也易于导致割断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摘自《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
材料二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是人类建构生态文明的纲领性文件。该报告的独特价值在于:第一,用“可持续发展”这一包容性极强的概念,总结并统一了人们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所取得的认识成果,使它们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有机整体,从而把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二,第一次深刻而全面地论述了20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主题(和平、发展、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它们当作一个更大课题(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目标来追求,从而为人类指出了一条摆脱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摘自《论生态文明》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生态危机出现的思想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思想根源在公元前5世纪、14——17世纪及18世纪这三个时期的表现及对人类自身发展的解放作用。
(2)概括材料二所提出的解决生态危机的对策,对比材料一分析指出人类思想认识在此对策中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