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欧国家开始完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②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③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推动了世界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④两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新航路开辟对于欧洲的影响什么?
(2)对于亚、非、拉地区的影响是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角度说明)
(3)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是什么
(4)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对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对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分析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有什么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
(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
(3)对应写出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4)上述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是中英鸦片战争结束170周年。有关鸦片战争,在历史与现实中有不同的认识。
近160年前发生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种看法在研究鸦片战争的学人中认识大体是一致的。一百多年来,鸦片战争史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对这场战争及对其后中国历史的影响,人们的评价并不一致。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我想,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评论,在科学认知基础上的评论,总是会得到更多的认同的。鸦片战争史研究涉及的问题非常之多,本文想就这场战争究竟是不是鸦片战争以及它的基本评价问题,发表一些浅见,……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中国的历史文献从来都如实地称之为鸦片战争。当时的英国对此也是没有疑问的。但到了后来,英国的某些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却力图证明鸦片在当时整个局势中只是一个次要的,而不是一个决定性的问题。因此他们认为称这次战争为鸦片战争是不恰当的。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主要起因于东西方文化冲突,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由于东西方法律制度不同而引起的争执,或则把这场战争说成是英国为了要求在“平等”地位上进行正常贸易。总之,力图说明这是先进的西方文化与落后的东方文化的战争。
——蒋大椿《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问题》原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04期
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的不同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摘自百度百科
⑴根据材料回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定义是什么?
⑵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是怎么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①1840年以来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通过不断的侵华战争,将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概括其主要过程。
②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完全胜利。试简析其胜利原因及其历史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请回答:
(1)依据上述四幅地图,写出每次战争使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共同原因。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原因:
(2)从以上战争中,归纳指出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呈现出哪些趋势?
(3)这些趋势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2分)海权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海权对国家的盛衰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明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材料二 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於大局尚无甚碍。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三 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材料四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五 黑格尔说:“中国是一个与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的民族。”由于中国对海权历来持一种和平的态度,使海权处于自发状态,……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交锋历史,其实就是海权交锋的历史。……日本海军认为,要赢得对中国战争的胜利,关键是要迅速充实海军力量,夺取和控制黄海等广大海域的制海权……作为近代中日博弈一个标志性的拐点,甲午战争彻底改变了两国国运的方向。
——《中国历史上对海权的认识及造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到明清时期中国“成为海上强国的可能从未实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十九世纪中期列强军事侵华在地域上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从控制海权的角度,概括英国为了达到“控制世界”的目的所做出的努力。(4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英国“控制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中日两国关于海权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夺取了黄海等海域的制海权对远东国际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5)根据材料和上述分析,你认为今天我国应如何对待海权问题?(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四幅图片:


 

请回答:
(1)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有一项内容:日本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请说说这项内容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综观以上各图,简要说明它们反映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3)在这一期间,中国的农民阶级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
(4)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南京条约》,清朝政府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虎门条约》允许英商及其家属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1845年11月29日,英国第一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以“华洋分居,避免纠纷”为诱饵,迫使上海道台签订了《上海租地章程》。划定洋泾浜(1916年填没成为爱多亚路,即今延安东路)向北到李家庄(今北京东路)的一片荒滩——外滩,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这份土地章程被视为上海租界存在和运作的依据法理。上海开埠的第一年,除了商人和领事以外,属于伦敦会的英国传教士也迅速进入上海
——摘编自王文泉、刘天璐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材料二:由于资本主义列强在租界强行拥有了自己的行政、立法、司法自主权,致使上海成为华界(中国管辖地区)、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三界”分治的城市。其次,由于上海在五个通商口岸中最早设立租界,且充分利用了特殊的交通枢纽的条件,因此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一跃为全国商业中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租界的市政管理和建设、教育和工商业管理等制度,对上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不断的成长,上海的产业工人最为集中,他们是革命的主力军;上海交通便捷,“国中之国”的租界不受中国政府管辖,便于革命者进行活动;另外,上海文化事业发达,聚集了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进行各种活动,上海遂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基地。
——摘编自马长林《上海的租界》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在上海设立租界的依据是什么?又是哪些英国人最先进入上海的?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租界对中国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 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口岸;长江沿岸的安庆、湖口、沙市等处准许停泊外轮,并上、下客货。
——1876年签订的中英《烟台条约》
鸦片入口每箱(百斤)缴纳税厘110两后,由华商持凭单运销,中途不再征税。
——1885年签订的《烟台条约续增专条》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英国又取得了哪些新的侵华权益?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2)材料三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三次建交高峰,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出现图中建交最高峰的原因。
材料四
                  
亚太经合组织会标                    上海合作组织会标
自1999年中国正式宣布派遣高素质警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公安部紧密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国际维和工作。从2000年向东帝汶派出维和警察以来,已先后向联合国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其中。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8支1000人次。
——中新网
(3)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有何建树?
材料五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申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4)阅读材料五,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5)根据上述材料,综述中国近现代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害》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 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呈现什么趋势?
(2)《马关条约》关于通商口岸有什么新规定?
(3)指出三个时期通商口岸的分布特点,并说明中国民族危机是怎样不断加深的。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两伊战争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