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认为“该国人久沾广东贸易(正常中英贸易)之利,若被……阻坏,该国国主岂肯姑容。”并向英国国王致信,要求其管束属民“必定使之不敢再犯”。这表明林则徐
A.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英国国王身上 | B.已经具备一定的近代外交观念 |
C.对英国政治有较准确的认识 | D.注重寻求和平途径实现禁烟 |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 D.有利于广东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 |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
C.扩大资本输出 | D.割占中国台湾 |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
A.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 |
B.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 |
C.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 |
D.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化的最初的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圆明园自康熙46年始建,到1860年秋被焚,梦幻般存在150年。而今(2010年),以残骸、废墟遗世又150年!其兴败存废,写照着中国近现代史。”圆明园被焚毁与下面哪些国家有关
A.英法 | B.英俄 |
C.美日 | D.俄日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生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
A.倾销鸦片 | B.传播宗教 |
C.输出资本 | D.打开市场 |
纪念碑、纪念实物等都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下列纪念碑、纪念舰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抵制西方文明 | B.发展资本主义 |
C.反对封建统治 | D.反对外来侵略 |
唐德刚认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次战争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 | B.中日甲午战争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
第一组: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第二组: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第三组: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 | 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
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 | D.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
下列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属于人民群众自发地进行的是( )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
③义和团反帝斗争
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内容不能作为直接依据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
B.赔款2100万银元 |
C.开放五口通商口岸 |
D.与英国协定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款 |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一个是农业的、尊奉儒教的、落后的、已在齐腰深的沙子中挣扎的没落王朝,……另一个是工业的、资本主义的、进步的、积极进取的社会。两种制度相遇,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的失败也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一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认为中英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 B.认为中国失败不可避免 |
C.认为英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 | D.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进步的 |
下列形势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①③ |
C.①③②④ | D.④③②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