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 )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 |
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 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 |
1881年,曾纪泽在一份上疏中写道:“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文中所及中俄交涉的事件是( )
A.俄国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 | B.收回伊犁的外交谈判 |
C.俄国等干涉清政府割辽东 | D.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乾隆皇帝曾给英格兰国王乔治三世写过一封信。其中写道:“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来京,岂能一一听许?”这种状况开始打破于(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抗日战争 |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下图为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形势示意图(局部)。 图中①④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北京条约》 |
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进行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曾经也正是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而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A.勒索大量赔款 | B.商定关税 |
C.开放通商口岸 | D.割占香港岛 |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
B.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
C.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
D.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 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 |
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是
A.中英战争 | B.鸦片战争 | C.夷匪战争 | D.通商战争 |
“广州等五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虎门条约》)该条款的制定充分表明签约的中方代表( )。
A.政府尊重民意 | B.据理力争 |
C.不谙近代外交 | D.精明强干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还记载: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
A.外商和华商形成竞争共生关系 |
B.中国商人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 |
D.西方在华商品都靠中国人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