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此材料说明中国丧失了( )
A.领土主权 | B.贸易主权 |
C.司法主权 | D.关税主权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蒙哥马利·马丁说:“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以后,还折磨他的肉体。”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二 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情景,在一些有识之士的著述中,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都有鲜明的反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对贾府败落的描绘,称之为“末世”;而龚自珍在他的文章中则叫做“衰世”,他对清朝封建专制制度下出现的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表示不满:“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没过多久,英国下院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委员会的报告承认:“近年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开始大幅下降,每年停留在150万英镑左右。西方资产阶级又把商品滞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门户开放不够。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英之间爆发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龚自珍所处时代,选拨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从政治制度层面概括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归纳英国商品滞销的根本原因。为解决问题,英国的对策是什么。
在诗歌报论坛中传阅着一首诗《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做鬼肥!”诗中的“强盗”指( )
A.英国殖民者 | B.英、法殖民者 |
C.法国殖民者 | D.法、俄殖民者 |
下面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以后咱们要再去香港岛就没那么简单了 |
B.政府要赔钱,老百姓的日子又不好过了 |
C.英国人办厂,我的作坊要遭殃了 |
D.最近大街上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 |
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 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
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
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
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 |
B.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 |
C.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
D.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 |
以下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 |
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 |
C.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距 |
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
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鸦片战争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
B.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
C.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
D.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
1861年,维克多·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是指 ( )
A.美国军队 | B.英法联军 |
C.日本军队 | D.八国联军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
B.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
C.“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就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近代产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受到刺激两种情绪的碰撞的结果,这个结果孕育了一个新的中国,产生了至今仍在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材料二:曾经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司长的英国人赫德认为,对待中国有三种办法:一曰分割其领土,二曰变更其皇统,三曰扶植满洲政府是也……策之最易行者,莫如扶植满洲朝廷。而漫然扶植之,则亦不能绝后来之祸根,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实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遽实行于今日。
材料三: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斯塔夫里阿诺斯分析的“原因”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赫德所说的办法在英国的侵华过程中是如何实施的。对中英两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北京城在一年多里一共被洗劫过四次:第一次是团民、第二次是(当时拱卫京师的甘肃地方部队)甘军士兵、第三次是联军、第四次回銮的官军。请推测下列人士身在北京经历过上述所有“四劫”的是( )
A.清朝恭亲王奕訢(1833-1898) |
B.文学家沈从文(1902-1988) |
C.民主人士梁漱溟(1893—1988) |
D.清朝咸丰皇帝(1831-1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