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在茅海建的《天朝崩溃》中记载,1840年7月,中英第一次厦门之战,清军士兵被打死了9名。下面是档案中留下的部分个人资料:
中营守兵林喜成,年二十五岁,系鸟枪手,母陈氏,妻李氏,子注。
左营战兵吴观赏,年四十三岁,系鸟枪手,妻孙氏;
左营战兵明禧,年三十九岁,系弓箭手,祖母林氏,母刘氏,妻陈氏;
右营战兵张世泽,年五十九岁,系鸟枪手,母于氏,妻黄氏,男光灿。
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包括                                     
①当时没有正常的退役制度②当时没有正常的征兵制度
③当时部队的战斗力低下 ④当时清军没有机动部队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英《南京条约》中明确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条款集中说明了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B.中国的关税税率开始与国际接轨
C.英国千方百计要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D.中英之间矛盾的焦点是关税税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胶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漫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开垦和栽种的”。修水县全县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最本质的意义是

A.杜绝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活动 B.沉重打击了英国鸦片商人的利益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 D.宣告中国禁烟运动取得了伟大的成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洋行在中国数量呈正增长
②客观上体现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   
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易的控制      
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这说明(    )
①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②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
③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④禁毒成为当时世界共识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96.94万英镑,1845年就上升为239.48万英镑。但以后却开始下降,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跌到120万英镑,其后大多年份在16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这一现象的出现

A.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 B.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C.表明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没有发生变化 D.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A.勒索大量赔款 B.割占香港岛
C.领事裁判权 D.协定关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2年上海的租界里,曾经空置的小木屋被房东用更高的价格租出去,卖鸦片的洋行转向房地产市场,开发商不再建造小木屋,改建两三层的小楼,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但到了1864年下半年,新建房屋再次出现空置,在建的房屋也纷纷停工,许多开发商破了产,甚至有人跳黄浦江了。当时上海租界楼市的这些变化,与哪一历史因素关系密切?

A.太平军的东征与失败 B.英法联军的入侵及其撤离
C.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衰落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消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6 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这表明(     )

A.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 B.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
C.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 D.中国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法“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为官之要,“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具有该思想的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梁启超 D.陈天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半殖民地”的理解准确的是(    )

A.政治上被帝国主义占领
B.丧失了部分主权,形式上保留了自己的政府
C.丧失了全部的主权,保留了封建主义
D.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产生了资本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50、60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    )

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
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
C.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之间的战乱
D.西方文明生活方式的吸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在近代中国取得的下列侵略权益,是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规定实现的是

A.商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B.商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C.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D.外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两伊战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