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下图《被隔开的东西柏林》反映的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直接产物 |
B.根源是两种社会制度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
C.美苏“冷战”造成恶果 |
D.反映了二战后德国的分裂 |
“在(西欧)各国皆弱、唯美国独强之际,美国人天生的领袖意识……使它们不能袖手安坐,它们决计乘此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所作为。”“作为”的表现是( )
A.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 B.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 |
C.提出发展经济的马歇尔计划 |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 B.战时同盟解体 |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 D.国家实力变化 |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
哈瑞·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到,要求对希腊和土耳其进行援助,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的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对这一“转变”理解正确的是( )
A.关贸总协定使美国走上全球扩张 |
B.美国在政治经济上支持西欧国家 |
C.杜鲁门最先提出反社会主义立场 |
D.美国外交政策促使“冷战"的形成 |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
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 B.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
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 D.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
以下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调查结果:1946年6月,58%的受调查者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50年11月上升到81%。1948年1月,83%的人主张停止同苏联的贸易,67%的人主张制止苏联的扩张。以上数据说明:
A.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有其社会必然性 |
B.美国百姓对苏敌视是冷战的主要原因 |
C.苏联扩张导致美国百姓对苏好感度下降 |
D.杜鲁门主义导致多数美国百姓敌视苏联 |
观察下图,导致该局面产生的背景中,最直接一项的是
A.社会主义阵营的最终形成 | B.美苏争霸局面的逐渐形成 |
C.日本法西斯的无条件投降 | D.半岛两个对立政权的出现 |
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
C.撤出古巴导弹 | D.签订《华沙条约》 |
读图中两幅图片,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柏林墙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 |
B.柏林墙成为二战后德国分裂的象征 |
C.柏林墙是西德修筑的,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
D.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
B.抛出马歇尔计划 |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
“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这种‘伟大’主要通过三个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来,”下列不属于“进步的历史进程”的是
A.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巨大增长 | B.殖民体系的瓦解 |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D.两极格局的形成 |
二战后,有美国人认为:这样大规模的援助计划会使美国人承担高额赋税,导致国内出现商品短缺、并将大大增加美国人民的开支。此人反对的是
A.政府干预经济 | B.布雷顿森林体系 |
C.马歇尔计划 | D.关贸总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