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演讲稿,是后人研究历史的珍贵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一国国民被迫行使起义权时,对暴君来说,国民回到了自然状态,暴君怎么还可能引用社会公约呢?他已经把公约销毁了。……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
——罗伯斯比尔《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1792年12月3日)
材料二 我们也有东西,一定可以胜过他,……我们的主义思想,亦要比他新,……我们为自卫为公理而战,这种战争,是为义战,义战是战无不胜的。……我们一定要团结统一,来抵御外侮,来完成我们自己的使命。
——蒋介石《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1934年7月13日)
材料三 美国当时突然发现,苏联军队正在东欧建立政府;而原来许多美国人认为美苏关系会是合作关系,但结果却变成了敌对关系。
——基辛格《在北京外交学院的演讲》(1983年11月9日)
(1)材料一中,罗伯斯比尔主张处死国王,他依据的是启蒙思想家的哪一学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蒋介石在演讲时面临着怎样的时局?他认为抵御外侮要靠哪些“东西”?
(3)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最初10年怎样的国际格局?当时苏联采取了哪些与美国针锋相对的措施?面对当时美苏的敌对关系,中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4)在研究历史时引用历史人物的演讲稿应注意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欧洲局势图
材料二: 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对罗斯福和丘吉尔明确提出:“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苏联在坚决反对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复活的同时,将其西部边界的安全视为关系民族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因此斯大林在三巨头的一系列会晤中对波兰问题始终寸步不让。不仅如此,苏联还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
——齐世荣、彭树智《世界史·当代卷》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苏联与东欧关系的认识。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曾经说,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横渡太平洋,从美国驶抵中国通商口岸――-广州,与当地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并于次年5月返抵纽约。这是迄今所知中美两国之间的首次交往。随船而来的萧卫少校曾经有一则这样的手记:“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个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根据网站资料整理
材料二 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如以1913年的指数为100’1918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为85.5’法国为29.6’,德国货物几乎完全停止进口。
材料三 1912年,日本输华物质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海关银,而到了1919年,输华物质总额猛增到24000多万两海关银,美国也从1913年 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000多万两
(1)根据材料一,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最初来到中国时,中国政府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源何在?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一战期间,与欧洲国家相比,美国对华采取的经济政策有何特点及其影响?
(3)二战期间,美国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但抗战胜利后,美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结合相关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前景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年4月6日哈里·杜鲁门在芝加哥发表演讲:“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他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7年)
材料二 1958年当选法国总统的戴高乐毅然抛弃法德宿怨,l963年1月22日,双方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1964年1月,又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3月,戴高乐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0月北约理事会被赶出法国。翌年3月,一切外国驻法部队均被赶出法国。
——摘编自《世界当代史》等
材料三 周恩来总理:……这几年,戴高乐将军当政,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方面采取了勇敢的步骤。有些大国可能不高兴。我们觉得,一个国家应该如此,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因为一个国家的事务只能由这个国家自己解决。
——《关于中法建交问题(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三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领导世界的基础,并归纳美国领导世界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挑战美国霸权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戴高乐总统的措施与中国的外交思想有哪些相同之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两幅图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的不同,并对其观点进行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突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1)据材料一,马歇尔演讲的目的何在?欧洲国家对此持何态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什么改变外交策略?
(2)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今“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类 别 |
美 国 |
苏 联 |
经济 |
|
|
政治军事 |
|
|
材料三 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
痕”犹在。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怎样的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填写美苏冷战时期的重大敌对行动。
(3)依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为消除“冷战”的“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人类文明因地域、传统、民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交流、渗透和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J.里夫金在《欧洲梦》一书中认为:“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美国梦就是以“最大自由去挣最多的钱”。美国梦曾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全世界共同的梦,目前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梦,以至很少有人想到自己的梦或者什么别的其他的梦。……“欧洲梦”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欧洲梦追求的不是拼命扩大财富而是去提高精神水平,不是追求扩大权力范围而是去扩大人类互相理解。
——北京大学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
材料二 “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4年5月23日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时表示,世界单极模式已经失败,凭借霸权和武力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号施令的企图也已经破灭。这种模式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连那些企图维持自身霸权地位,继续对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号施令的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08年的经济动荡是建立在单一统治基础上的发展模式陷入严重危机的表现。他同时还警告说,必须吸取深刻教训才能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强调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梦”与“欧洲梦”共同的思想根源,并比较“美国梦”与“欧洲梦”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依据材料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
(3)二战后美国为建立“世界单极模式”采取了哪些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方面的建设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法国、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材料三 美苏冷战使欧洲变成了美国与苏联的马前卒,也是直接军事冲突威胁最大的地区,造成了欧洲的长期对峙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冷战让欧洲被超级大国控制时刻面临被核武器毁灭的风险,不过美苏冷战虽然客观促进了一些进步,比如科技比如经济,但是一旦美苏的“恐怖平衡”被打破,欧洲的下场就是一个放大版的广岛。
——据互联网材料整理
材料四 欧洲各国在文化方面的共同点大致如下:
语言:印欧语系;
文字:拉丁文及其衍生文字;
文化来源: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犹太文化,三者的相遇和碰撞,产生近代、现代欧洲文化;
宗教方面:尽管教派不同,但是在信仰方面几乎绝大多数是基督宗教的信徒;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国和制,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分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
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
(5)综合上述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24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农者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力织成也。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6分)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欧共体执行主席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材料四 1983年1月,中曾根康弘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
(2)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3)据材料三概括美与西欧的关系。
(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怎样谋求政治大国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类 别 |
美 国 |
苏 联 |
经济 |
|
|
政治军事 |
|
|
材料三: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怎样的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填写美苏冷战时期的重大敌对行动。
(3)依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为消除“冷战”的“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在中美两国交往的历史中,美国人的中国观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爆发不久,《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人迎来了最佳时光。
材料二: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材料二: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建立在具有文化共同性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
——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