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重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转移到美洲。其中,美国得以控制西欧市场的关键措施是
A.倡议成立关贸总协定 | B.成立欧共体 | C.实行马歇尔计划 | 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现为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D.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杜鲁门说:“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其实质是
A.缓和同苏联的矛盾 |
B.防止日本东山再起 |
C.避免日本的分裂 |
D.要单独占领日本 |
战后日德对战争罪行反省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对法西斯罪行清算的程度不同 |
B.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 |
C.两国的地理环境不同 |
D.受害国家对其制约的程度不同 |
战后对德国的处置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对德国的审判是根据德黑兰会议内容进行的②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③纳粹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④体现了大国的意志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向“冷战”对峙的原因,不包括( )
A.社会制度不同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 B.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
C.美苏为首两大经济政治集团的形成 | D.美苏均势形成制衡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与日本都实施了民主化改造,其共同之处是
①其中有法西斯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②推行非军事化方针;
③法西斯政党被宣布为非法;
④领土被战胜国分区占领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的实力和野心空前高涨 |
B.苏联的影响和各国革命运动日益扩大 |
C.苏联开始同美国争霸 |
D.美国不能贸然越过战时划定的势力范围 |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冷战”基本特征的是
A.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计划 |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C.支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成立 |
D.发动朝鲜战争 |
读下列两幅图——《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和《戈尔巴乔夫(左)和里根》,其反映的共同点是( )
A.苏联企图与美国平起平坐 | B.美苏争霸剑拔弩张 |
C.美国居战略优势 | D.苏联处于被动反击的地位 |
二战以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提出杜鲁门主义 | D.在西德进行货币改革 |
美国在越南和朝鲜进行的战争都是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军“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杜鲁门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荡 |
C.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
D.二战后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