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来源:高三联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系长期存在制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的新特点
①开始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②美国开始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  ③“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对峙 ④逐渐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昔日盟友反目成仇,形成了各自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局面。这两个为首的国家指的是(    )。

A.英国和法国 B.英国和美国
C.美国和苏联 D.苏联和中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即使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斯大林有歧见,罗斯福总是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和对国际事务的谅解与苏联打交道,而未见世面的杜鲁门则往往鲁莽地采取好战和不合外交常规的办法。”下列属于杜鲁门“好战”行为的是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发动越南战争
C.迫使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 D.发动伊拉克战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支持成立一个在联合国范围内的欧洲联合国”,美国还通过“欧洲统一美国委员会”的组织,支持欧洲联邦主义;丘吉尔号召建立“欧洲合众国”,却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定位为“我们与他们在一起,但不属于他们之中”,要充当欧洲一体化的“朋友和监护人”。材料表明英美在欧洲联合上的主要分歧表现在

A.对马歇尔计划的落实问题
B.欧洲共同体主权归属争夺
C.两国在欧洲联合中的地位问题
D.英美与欧共体紧密联系与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即主张社会主义阵营协作互助以对抗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反映了(  )

A.美苏“冷战”意识形态分歧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B.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C.苏联轻工业发达,无需融入资本主义市场
D.美国陷入“滞胀”,苏联在经济领域加强扩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多数人的意志……第二种生活方式基于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它所依靠的是恐怖和压迫,操纵下的报纸和广播,内定的选举和对个人自由之压制。文中杜鲁门“强加予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意志”的表述暗指哪一国家(   )

A.德国 B.中国
C.苏联 D.英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铁幕演说发表   B.杜鲁门主义提出
C.马歇尔计划提出 D.北约成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煤钢联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西方学者说:“1945的和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A.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体系化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C.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D.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已不再是世界中心。以下事件能表明这一点的是
① 马歇尔计划                  ②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
③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④ 欧洲煤钢联营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这表明

A.美国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B.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D.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来源:2009 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