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二战后欧洲工人生活状况急剧恶化。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是一个“整体”与“割裂”的世界,是一个“冲突”与“交融”的世界,是一个“精彩”与“无奈”并存的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极端不平衡的状态使得美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必须援助欧洲。美国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威廉·克莱顿忧心忡忡指出:“必须密切关注欧洲形势,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1948年年初将可能发生更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这种崩溃。这将导致美国出口锐减,剩余产品积压,从而导致美国的经济衰退。”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战争使我们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为了使经济扩张与生产能力相协调,必须将战时的特殊需求转变为可持续的和平经济发展的需求。”
——《1947年总统经济报告》
材料二 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建立在具有文化共同性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政府援助欧洲有哪些经济意图?为此,它又采取了什么具体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核心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的历史原因。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依据材料三,从上图中每选出三个同类词,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多样,层次分明,立意明确;词语选择准确,文字逻辑清晰;史论结合,280字左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上述言论反映(     )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有关东亚情势的演说:“共产主义者在韩国所作所为 ,就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在10年、15年和20年前所做的一样。我敢肯定,假如让南韩沦陷,共产党的领袖便会变本加厉,进而攻击我们邻近的国家。”这位总统在演讲之后随即采取了哪一种亚洲政策

A.视共产中国为大国而采取强硬的围堵政策
B.不待联合国的安理会表决即断然出兵南韩
C.援助并借重台湾国民党军队协助南韩反攻
D.为避免骨牌效应而开始军援南越对抗共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美国通过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改革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联邦政府人事制度应遵循的几条原则,如:
(1)政府保证通过人人机会均等的公正考试,只根据能力、知识和技能来决定录用和提升。
(2)应为价值相同的工作提供相同的报酬,应适当考虑到私营部门雇主支付的全国和地方的工资率,并对工作优异者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赏。
(3)所有雇员均应保持高度的正直、高标准的行为和对公共利益的关怀。
(4)应保护雇员免受专横行动或个人好恶之害,或被迫为政党的政治目的而从事活动;禁止雇员使用其权利或影响去干预选举。
(5)保护雇员在揭露违法行动、管理不善、浪费资金、滥用权利,以及威胁公共健康或安全的现象时,不受打击报复。
——摘编自王玉萍《试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总体来说,它(雅尔塔体系)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 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冷战中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和苏联之间从未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对抗,从而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雅尔塔体系 在“控制战争”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将昔日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 “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
与此相反,有的学者对雅尔塔体系更多地持否定态度,认为战后地图主要由美苏绘制,雅尔塔体系就是美苏两大国的交易和对立的结果,因此认为战后世界的动荡和不宁都根源于这一体系 ……首先,它与战后国际危机相联系,由于美苏两国都想寻求世界霸权,因而形成多次危机。它与战后国际局部战争相联系,据粗略统计,在战后至今发生的20多场战争中,不仅美苏介入为其主要特点而且介入比例越来越高……由于美苏军事对峙主要在欧洲,双方不断进行核军备竞赛,造成欧洲乃至全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所以冷战是雅尔塔体系的必然产物。
—摘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评材料关于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局势影响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时期的教科书写道:“工业革命的结果……生产既过剩,势必须向外推销……资本一过剩,势必有不能不从事海外投资的竞争。海外市场竞争和海外投资竞争,便造成了现代以经济侵略为中心的帝国主义。”“1871年以来,共和党又常夺得政权,努力向外拓展版图……从此美国便继英、法,而成一帝国主义者了。”
1958年的教科书写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转变到垄断,那就是进入了帝国主义的阶段。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因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1965年的教科书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被打败了,美国接替德、日、意成为反动和侵略的中心。
材料二   到1996年,教科书中虽仍然沿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个提法,但不再提帝国主义的垂死性、腐朽性等特征,而强调“垄断”的特征。
2004、2005年出版的教科书,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描述现今美国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国时期与新中国教材对美国认识的差别。
(2)依据材料一和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并进行论证(所指出的差异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6月27日,杜鲁门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接着,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1951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从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所谓“防务岛屿链”。进入21世纪,为了遏制亚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生命力,美国的“岛链”概念被正式化、战略化。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71年,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正式出版,该小说对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权更迭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行反思和质疑。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小说评上诺贝尔文学奖,并组织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悄悄发行。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因为普遍的一般党员,只习惯于服从铁的纪律和服从上意,不谙妥协、调和的艺术。因此之故,一旦发生某种变故,捣乱了党作为政治工具的团结之功效,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岛链”战略形成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采取了哪些抗衡苏联的战略手段?产生了什么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爆发时间
原因
结果
1948年6月
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
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
1958年
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
内撤出西柏林驻军
以苏联让步完结
1961年
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
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

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 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酌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不得摘抄原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材料二 100多年屈辱外交的历史,使中国在1949年后形成了自尊心态。这种自尊心态有两种表现,第一种表现为过分自尊,对国与国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冲突、矛盾和摩擦,不能冷静面对,往往作出超出需要的强烈反应。第二种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
——叶自成《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需要怎样的国家心态》
(2)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体现了哪种心态?请用相关内容说明。
材料三 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1955年以前,由于核武器技术发展处于初始阶段,加上当时裂变材料生产能力有限,美国的核武器数量增长比较缓慢,数量较少,品种也仅限于核航弹和战术核武器。与美国一样,这一时期,苏联的基本目标首先是打破美国对原子弹氢弹的垄断地位,在此基础上开始少量制造和装备核武器,核力量发展属于初创时期。
材料二 经过秘密谈判1963年7月,美、苏、英三国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简称《部分核禁试条约》)。事实上,美苏两国在此前所进行的数百次大气层和水下核试验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地下核试验技术,大气层和水下核试验对于两国发展核武器的意义已经不大,而对于正处于发展初期的中、法两国来说,大气核试验则是难以逾越的一个重要技术发展阶段。
——段占元等《美苏核对抗的历史分析与经验教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概括1955年前美苏核对抗的特点,分析当时制约核对抗的因素有哪些?(9分)
(2)谈谈你对美苏签署《部分核禁试条约》的认识。(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大历史》是萨克雷等美国学者集体编著的历史巨著,显示了美国学界对世界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材料一 全书分为五卷。其总目录是
第一卷 文艺复兴至16世纪
第二卷  1571——1689年
第三卷  1689——1799
第四卷  1799——1900
第五卷  1900至反恐战争
材料二 每卷罗列各时期的重大事件。第三卷《1689——1799》的目录是
第一章 俄国彼得大帝改革   1689——1725
第二章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1——1714
第三章 不列颠第一帝国  1701——1761
第四章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 1740——1763
第五章 启蒙运动 约1750年
第六章 农业革命 约1750年
第七章 美国革命  1763——1783
第八章 南太平洋的开辟 1760——1790
第九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约1760——1780
第十章 亚当·斯密、埃德蒙·伯克和现代保守主义的基础 1770——1796
第十一章 大西洋黑奴贸易 约1730——1807
第十二章 法国大革命  1789——1799
材料三 每章分为五个栏目。第五卷第八章《冷战时期》的目录是
[概述]
[专家点评]
[①      ]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尼基塔·赫鲁晓夫
[②    ]
甲 “铁幕演说”
乙 “欧洲复兴计划”
丙 《第二次哈瓦那独立宣言》
[论著选粹]
【史论】
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
——【英】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大历史》的编撰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并分析说明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
(3)依据材料三,为①②两个栏目命名。从甲、乙、丙中任选一项说明其如何体现本卷主题。  
(4)《世界大历史》是否会按照【史论】对20世纪的预判来写作第五卷,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二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ЗАЕМ”意为“财政贷款”)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10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试题